2017年文成县人均收入|2017年文理科生如何选择专业

更新时间:2019-10-26 来源:中考作文 点击:

【www.0413xx.com--中考作文】

  理科生如何选择专业和学校【1】

  一、理科生的报考优势

  高校历来有侧重理科的倾向高校招生历来比较侧重理科,招生计划历来也是理科多于文科,一般在7:3左右。

  二、理科考生都进了哪些专业

  一般高校专业设置变化是不太多的。

  我们对最有代表性的本科第一批次院校招收专业按大类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高校近一半的理科计划招收的是工科类的专业,前三类依次为工、理、医,这三类占了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计划的80%。

2017年文理科生如何选择专业

  理科生报考的热门与冷门专业

  我们对江苏省2010年本科一批理科招生计划进行了统计,列出了招生学校最多的前二十个专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理科本一录取的“大户”专业门类相当分散,不仅有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也有临床医学这样的医学类专业,还有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等文科倾向的专业。

  可以说专业的选择面是相当地宽泛的。

  这些专业中有些专业报考的人数比较多,有些专业考生报考并不十分踊跃,由此就产生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我们可以从历年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成绩中看出,同一所学校各个专业的录取成绩是不同的,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冷热程度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这个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学校的品牌效应。

  要看清这些专业的冷热程度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方法,就是对各校征求平行志愿的专业进行统计,因为征平的专业就是平行志愿投档时没有投满的专业,也可以看做是冷门专业了。

  将各专业平行志愿时招生的院校数与该专业参与征平的院校数相比,就可得出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程度了。

  需要说明的是热门专业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虽然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数量较大,但考生的填报热情更高;冷门专业往往是一些人才需求量不大、专业与理科并不十分对口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往往招生计划较少。

  正因为如此,填报有一定风险,所以会出现冷门现象。

  理科专业差别引起的填报困惑

  在实际招生中,很多在甲学校是热门的专业在乙学校也许就变成冷门专业,这种现象在理科专业中尤为突出,这主要是与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特色有关。

  由此产生了理科生在选择专业时经常会面临的两个比较纠结的问题,一个问题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的问题。

  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职业,选择专业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但选择学校又好比是选一个好师傅,选好了师傅,徒弟就会大有前途,否则师傅本领不行可是要误人子弟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择了学校要不要专业服从的问题。

  要是选择了专业服从就怕最后被录取到不愿意去的专业,但如果选择了专业不服从又怕被退档。

  三、理科生选专业三个要诀

  理科生如何通过正确的志愿填报进入心仪的高校和中意的专业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要诀:

  1.按成绩选学校

  考生高考的成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统考成绩,也就是语数外三门课高考成绩,另外还有选测科目等级。

  这两个成绩在志愿填报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统考成绩是决定录取批次的条件;而选测科目等级则是进入这一批次以后挑选学校的等级要求。

  由于选测科目等级越高,考生数就越少,所以选测科目考得好的学生要尽量选择高要求的学校,一方面这样的学校普遍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与自己竞争的对手数量,特别是统考成绩比自己高但选测科目比自己差的学生就没资格与自己竞争了。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参考前两年各校的录取成绩,如果是只希望进入学校而不考虑专业的,那么选择的学校往年的录取成绩与自己的成绩可以很接近;但是如果是希望进入学校的某个心仪的专业,那么还要看自己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这个专业的录取成绩—一般成绩在这所学校线上的10分以上基本会被一志愿专业录取。

  按照成绩,理科考生在不同的批次选择专业也可采取不同的办法,本一阶段的学校质量较好,一些相对较弱的院校会将比较好的专业或者热门的专业放在本一,将其他非热门专业放到本二,因此在本一线上的考生可多考虑院校的录取,不要太计较专业的差别。

  为保证能够被这些院校顺利录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考生应选择专业服从。

  本二阶段招生院校和招生计划比本一多,学校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

  有些是“好”学校的“差”专业,有些是“差”学校的“好”专业。

  建议本二的学生应该以专业选择为重,尽量选符合自己的专业,专业服从应慎重考虑。

  如果选择专业不服从的院校,那么这所院校以往的录取成绩要比自己的成绩低一些,避免踩线进入,造成低分专业不服从退档的风险。

  本三阶段录取因为是本科的最后一批,所以考生最怕的是赶不上本科的末班车。

  从下表可以看出,尽管本三的收费较高,但一次性投档满足率反而比本二高。

  但由于本三属于民办性质,所以上本三线的考生并不会都报本三,通常只有六成左右的考生会填报,所以本三的录取成绩跨度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理科学校的录取,根据去年的情况,去年本三理科招生的277所院校中有149所院校进行了征求平行志愿,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院校投档时是没有完成计划的。

  本三及以上录取的考生占了理科考生的6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理科考生都会被本科录取,再加上本三的高收费因素,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理科考生都可以上到本科院校。

  但本三批次在志愿的填报上考生与家长往往一味地追求学校的品牌(也许考生和家长会比较看重本三院校的母体以及学校的地域等因素),但是随着民办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的脱钩,以及独立颁发文凭的政策,那种“傍名牌”的心态是得不偿失的,还不如扎扎实实选一个比较合适的专业来得明智。

  文理科选择专业避免误区【2】

  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选择文科专业要有个比较明确的思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兴趣是关键,未来发展方向是目的。

  至于道听途说的一些条条框框,应该一笑了之。

  专业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正好比参加婚礼,明面上大家都夸新娘子漂亮,背后却议论纷纷,众口不一,但是如果新人很有夫妻相,那就是幸福美满。

  选择一个不熟悉的“好”专业,不如自己做点功课,选择一个熟悉的专业,管他别人说什么。

  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动力,不断前行,做出成绩。

  专业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自己眼中的亲与不亲。

  做个有准备的专业追逐者,一切将变得轻松愉快,斗志昂扬。

  误解一:学了什么专业以后就做什么工作

  辨析:专业不等于行业、职业

  某同学以高分被一“985”重点高校录取,选择专业时坚定地选择了“工商管理”,问其缘由,答曰:学工商管理以后可以从事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进咨询公司。

  事实上,快速消费品公司和咨询公司是最没有专业特性的公司,招收管理培训生的时候明确表示不限制专业,甚至特别强调员工专业背景的多元化。

  2007年欧莱雅公司做大学生市场大赛时,其主要负责人毕业于金融系,却从事市场策划工作;宝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上海地区宣讲会上主管品牌推广的人员自我介绍,毕业于社会学、化学、电子工程专业;笔者参加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面试,经理自我介绍本科是国际关系,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更是专业背景复杂多样的地方,会计的专业性要求毋庸置疑,但是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收应届毕业生非常注意学科背景多元化:会计是技术,可在工作中学习,而接触不同类型的公司,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基础知识,这个是后天难以培养的。

  从许多方面来看,专业并不等于职业或者行业,专业背景想要与某些行业、职业接轨,中间还需要很多“软实力”作支撑。

  不是专业背景挑选了未来职业,而是用人单位挑选适合的专业人才。

  把金融学和银行挂钩,把法学和律师挂钩,这种简单机械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误解二:专业的名称绝对重要

  辨析:专业不能顾名思义,专业名称下的发展方向也大不相同

  专业名称只是个符号,专业内容和性质千差万别,需要深入体会才能有所收获。

  有同学说自己不想学经济学、金融学,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都是数学家,学数学太头疼,而转读管理。

  其实大学里,管理学的数学要求比经济学类要高一个等级,更难!有人把会计和财务管理归为一类。

  会计学讲究缜密细致,步步要求有凭有据,注重微观;财务管理主要研究财务报表,在繁琐的报表中找到细节反映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

  有人认为学会计和财管就是和数字玩游戏,其实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法律法规、税法、经济法、会计从业规范等等。

  侦查学要学习许多跟踪调查的方法,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很喜欢招收此类专业的学生;博物馆学的主要课程中,有很多关于布展和陈列的知识,许多同学后来则从事会展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文化遗产管理,其实是与古典建筑打交道,与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密不可分……专业名称下的专业真面目,有枯燥的基础知识,也有生动鲜活的案例趣闻,不能片面按照自己的理解而武断下定义。

  误解三: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好

  辨析:专业没有绝对的冷与热,绝对中存在相对,相对中存在微观比较

  如果是按照录取分数和报考人数来看,确实存在专业的冷热之分。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似乎冷热程度就没那么明显了。

  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总是抱怨英语系的同学抢了饭碗;英语系的同学则苦于自己没有专业特点,最对口的职业是老师、翻译。

  热门专业招收人数多,同类毕业生多,竞争压力大,而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大多数都有比较对口的接收单位,或者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人才需求。

  笔者认识的一位以高分考入国际贸易专业的女同学在大学里发现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以3篇高质量的论文打动了教授取得保送资格,后来去香港大学攻读博士,而同年其所在毕业班的就业率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只达到了去年的一半。

  其实各个专业都存在着一定的可转换性:中文系也有同学参加了英语高级口译,做双语翻译或者同声传译;历史系的同学通过了司法考试,从事律师或者考公务员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

  冷门和热门的转换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不管什么专业,都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因此学好本专业,热爱本专业,都将大有可为。

  另外,国家对偏冷门的基础专业提供相当数量的奖学金,鼓励本科学生修读,有的还保送到海外名校,基础专业的前景同样广阔。

  误解四:只要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哪个学校都一样

  辨析:专业特色要把握,不同学校开设的相同专业方向、特色不相同

  中国民航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侧重物流会计,在物流管理和经济调查跟踪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北京邮电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在通信产业贸易研究方面有优势,毕业生很多都进入移动、联通等公司的商务部门;北京交通大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强调交通产业特色,开设了多门关于铁路物流、轨道交通管理的课程;上海海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海上豪华邮轮管理方面有特色,学生实习可以体验一把五星级邮轮的奢华……不同的学校开设相同名称的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偏好,发展方向可能非常不同。

  这一点,如果是《求学》的老读者应该会注意到,“专业指南针”小栏目专门是解决此问题的。

  基础性较强的专业更要注重学校学术传统和培养计划,往往就是因为学校之间细微的差别而为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哲学为例,复旦大学在西方哲学方面,南开大学在中国哲学方面,同济大学在德国古典哲学方面,人民大学在马列哲学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

  由此,复旦大学的哲学系美国出国人数比较多,同济大学主要去往德国;南开大学哲学系同学深造很大一部分都会向中文、历史等“国学”靠拢,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同学分布在党政机关的很多。

  很多学生在考研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母校比较强势专业作为报考方向: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延安大学的近现代史、延边大学的朝鲜语、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这些学校的强势专业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知名度,对同学未来发展无疑是一种加分。

  专业让你与众不同

  专业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掌握各种不同门类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正好比熟练地把玩各类乐器,学以致用,才能让身心得到抚慰,体会人类智慧之美。

  就算枯燥的专业学习,就算看上去不那么实用的专业,就算看似“冷门”难懂的专业,就算“艰苦”的专业,我们再了解其真正特质后,也能结合自身,真正地想去了解它,学习它,应用好它,最终就能发挥专业的最大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a/22773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