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4-05 来源:初中英语作文 点击:

【www.0413xx.com--初中英语作文】

  一、身正为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初中阶段,学生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还没有发展成熟,行为习惯还没有定型,存在着很强的向师性。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一个好的班主任会像一丝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时刻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学生,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

  二、循章立制,用制度约束引导学生的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很多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作出要求,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和学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建立精细化制度,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引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

  三、激励为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初中生的内心思想日趋丰富,心智逐渐成熟,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需要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要一视同仁,不能使好学生有优越感,更不能使学困生有自卑感。教师要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团体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注重细节,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细心观察每位学生,从细节入手,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需要教师反复地指导、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认识自我和发现问题的缓冲时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自我,他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缺点。

  五、家校配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家长是孩子启蒙的导师,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家长教育的一面镜子。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学生宠爱有加,想尽办法满足学生提出的种种要求。长久之后,学生任性,霸道,屡屡犯错而不知悔过。这些不良行为一旦养成,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并加以引导。如果家长再一味地运用强势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的犯错行为指责甚至打骂,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听从家长的教育,不良行为愈演愈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要随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商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影响,也使他们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识和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教师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一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后进生、贫苦家庭子女及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配合。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成效的,而是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公平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更要突出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家长密切配合的作用。只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高度重视,从各种行为入手,就一定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a/24456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