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高分技巧

更新时间:2020-12-17 来源:小升初作文真题 点击:

【www.0413xx.com--小升初作文真题】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做题技巧呢?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高分技巧,欢迎参考~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高分技巧

  11个做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一)开头的作用:

  1.吸引读者:

  (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二)结尾的作用:

  1.中心类:(1)点明中心(2)深化主题(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

  (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我) :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 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

  (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高分技巧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对比; 象征; 衬托; 比喻; 幽默; 讽刺; 巧设悬念; 侧面描写;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题多情感时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划线摘句法

  (常见于写景抒情散文)

  1.划出中心句

  2.划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词

  3.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一波三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3.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注:文章的结构特征是无穷的,掌握谋篇布局既是谈结构特征这一本质即可。

  七、句子赏析要点

  1.解析修辞

  2.描写角度:、

  (1)远近、高低、大小对比

  (2)虚实结合

  (3)视、听、嗅分层次

  3.选材特征:

  (1)小事

  (2)细节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选材特点常见答案

  1.以小见大(易为读者接受) 常见于记叙文和小说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诗词(增强文章文化底蕴) 常见于议论文和杂文

  3.选材角度宽泛(是文章丰富生动) 常见于散文

  九、文章语言特点常见答案

  1.生动形象(修辞多,语言华丽,多见散文)

  2.平实(多见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关于双层含义的问题

  1.浅层和深层

  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

  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虚写与实写: 梦;现实幻想;现实想象;眼前

  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

  十一、逐层深入的集中常见类型

  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

  2.情感的深入: 夸大化;深入化。

  3.从感性到理性

  答题方法

  从来都只听说数学有公式,怎么连语文也有,而且还是阅读理解?说是公式,其实就是答题术语,我们在参考答案里,不是总能见到“表现了”、“说明了”、“突出了”之类的高频词吗?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答题术语,也是考场抓分最有效的方法哦!

  1.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3.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a/26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