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1|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措施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03 来源:古代文学 点击:

【www.0413xx.com--古代文学】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由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式的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等原因使古代文学教学陷入一个困境当中,学生作为受众对于这种教学困境有着自身的深切体会。我们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分析《古代文学》教学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可以更好地让《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教学相长”。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生;教师;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专业大学本科期间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领略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掌握古代文人的文学造诣。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是奠定中文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科的发展,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古代文学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模式、还是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多大的用处,老师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固化,所以导致古代文学的教学难度日益加大,学生们古代文学的学习效果也逐步下降。许多学者对古代文学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并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学者更多地从教师角度提出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模式、还有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等的思考,而忽略了学生这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在很多老师眼里都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在学生眼中《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程同样有着难以表达的情感。一方面同学们比较喜爱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因为课程的难度问题使得许多同学力不从心。笔者通过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为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的压缩

  《中国古代文学史》所讲述的知识浩如烟海,教学内容非常宽泛。从古代神话一直到清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这些浩瀚的文化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子学、儒学、经学、理学、心学和考据学,也要领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华。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考验。以长江大学为例,《中国古代文学史》总共只安排了192个学时,我们要在192个学时内学习并掌握这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每学期48个课时要讲完书本上的内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只好选择性地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对于其余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有时甚至不曾提及。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困难加大,而且上课内容巨大使得学生们觉得古代文学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人有着畏难情绪。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固化

  教师作为课堂的掌舵者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学生们看来,《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固化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教学模式单一,思想因循守旧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地方。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基本上是他们了解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教学模式上,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把古代文学处理成“古代汉语”课的翻版。这种传统课堂的弊端就是教师课堂独自讲,学生被动学,很少交流沟通。另外,学习的知识未体现出更新和特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忘记了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学生似乎更加不愿意接受这种填鸭似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打消了同学们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打消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更是一种致命的伤害。2.考查方式落后,缺乏形式改变《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其理论性太强,所以很多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闭卷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这一考查方式可以考查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程度。但是,作为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考查方式。因为从小到大,学生一直经历的都是这样的考试形式,对于这种考试已经达到了较为抵触的程度。并且,面对这样的考试,他们已经有了自己一套非常程式化的流程。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为了学分,只关注考试点,为考而背,为考而学。这样的学习,并没有培养出他们对此学科的喜欢和热爱。并且,许多学生只是临时突击,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囫囵吞枣,只求效果不看结果。这样必然会使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大大降低,且一味地去研究教师会考什么内容,教师喜欢怎样的答案。而不会去深度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以及浩瀚的古代文学作品。这样的大学教学,就已经违背了真正的大学精神,独立思考成为空谈。3.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节因为每个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不同,都会解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文学史出来。所以深受高等教育影响的教师解读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文学性。他们注重作家的思想情感,注重文人的写作特点,这些比较具有文学代表性的方面。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实用性,教师们却没有更好的阐释。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让我们去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去品味古代人们的生活乐趣。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却提及很少。另外,《中国古代文学史》又是一种工具,一种我们认识世界、立足世界的工具。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而言,最多的应该是从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得到写作的方法,以及学到对于古文文本的解读,成为我们今后生存的一种重要的技能。但是课堂中对于这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却是鲜有涉及。基于以上心态,《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空泛,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

  (三)学生学习的焦虑

  学生作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中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导致《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日益下降。1.自身专业基础不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同时要求学生们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素养则比较缺乏,文言文不能理解,朝代的时间不清楚,各朝代的文人更是相互穿越。这些问题在学生中间越来越广泛。《古代文学》中涉及的基本上都是繁体字和文言文,但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导致很多文章看不懂。在文学常识上面,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大多学生比较匮乏,记忆混乱。这些问题对于教师的教学无疑是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所以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给学生们讲解文学常识,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2.缺乏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应是大学生们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作为一名文科大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应更为严格。但是当代大学生自学能力却比较受限制,依然没有脱离中学教学阶段的学习影响,将课堂作为知识来源主要、甚至惟一的途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来说,其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是作品和文选的大量阅读,课时的压缩让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作品,这就给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可实际上学生混学分式的学习,无法保证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实现,这样造成了学生不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要有较高的兴趣。而当代学生对于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史的动机基本上就是为了混学分,上课的原因基本上就是怕老师点名。兴趣的缺失导致古代文学学习动力的缺乏,上课成为一种负担或累赘。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课程难度较大,同学们出现了一种畏惧心理;其次就是教师上课比较古板同学们觉得学习没有乐趣;还有就是大学生自我的放纵。以上原因导致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4.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显得更加重要。但是许多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的定位不够清晰,又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熏陶,使得学生们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并没有非常大的用处。而且,想学习想了解的同学也不知道怎么去学好这门课程。况且,经历过高考的千军万马,到大学后许多人出现了目标的空档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的目标缺失,逐渐导致了学生们不愿意用心去钻研这门课。

  二、改进措施及对策

  上述这些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这又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难、学习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更好地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打好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古文阅读能力。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是文言文的阅读、繁体字的认知书写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打好扎实的古文基础。修好前期课程和相关课程,能够让我们更加简单地去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也会随之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后时间做好学习工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的困难较大,主要因为我们上课的时候感觉听不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课后花更多时间去钻研这门课程。在上课期间,教师会给我们列出许多专业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于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较大的帮助。因为上课期间的教学内容较多,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提前阅读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这样对于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才更加容易。

  (三)提高自学能力

  当代大学生在自学能力需要有较大改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课后自学能力的缺乏造成的。课前既未做到主动认真预习,课后又未做到认真复习,准备不充分更会造成学习困难的加强。

  (四)设置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成效的首要方法应该是把课堂变活,只有教师让课堂活跃,充分地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这节课,热爱上《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具有丰富文学性、历史性的课程。如在讲课之前可以多给学生讲几个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把现代的思想观念融入于古代文学的教学当中。如讲到《诗经》时,可以讲讲《诗经》中的爱情故事,这样会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更加喜爱上《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提高其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就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古代文学课程设立时间长,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历史的厚重也恰恰成为束缚和阻碍古代文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以创新为主导的今天,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尴尬,这就给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转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上的反思和探索,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成了当今古代文学史任课教师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难度与日俱增,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只有让古代文学这门传统老课重新焕发出它的活力,才能使得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2]吴桂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文学教育,2015,(10).

  [3]吴桂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语文,2014,(11).

  [4]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5]刘好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5).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2320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