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考试科目_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研讨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4 来源:工商管理 点击:

【www.0413xx.com--工商管理】

  面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跨国企业进军国内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趋势,MBA教育正在中国繁荣发展。然而国内的MBA教育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症结。对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培养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培养国际化能力作为MBA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现阶段MBA国际化培养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国内外学者对于MBA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二是国内学者关于MBA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本文在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从国际化人才定义、国际化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对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进行研究。

  一、国际化人才概念

  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已成共识,国内国外亦是如此,稍有差异的是国外通常把“国际化人才”称为“全球公民”。虽然“全球公民”与本文研究的“国际化人才”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从超越国界的全球化视野来看颇为相似。追溯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化人才的研究可见,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各有侧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从这些不同的侧重点着手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1。侧重国际视野以朱懿、张华英为代表的学者在谈到国际化人才时,主要强调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此外,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人才。姚福生(2008)明确指出国际视野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可以看出,国际视野是一个人在人才国际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本文认为国际视野是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从世界的高度放眼未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素质和本领。2。侧重海外背景由于全球在加速一体化进程,国际间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要想成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海外背景。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1998)认为国际化人才就是能讲外语和具备海外背景的人才。作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也强调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三大特征之一。海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个人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能表示认同。这些学者从实践角度定义国际化人才,抓住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涵。3。侧重专业知识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陆续推出各种措施推进国际化培养进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授与应用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李秋生(2006)认为国际化人才首先体现在素质上。他指出国际化人才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先进知识和创新能力。张华英(2003)和陈军斌、屈展、孙燕波(2009)为代表的学者也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4。侧重国际认可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特别看重人才的国际认可。他们认为国际化人才不能是自封的,国际化人才需要有国际认可的标准化职业资格证书,如CCIM(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PMP(项目管理师),WBSA(国际商务策划师)等。李秋生(2006)在分析国际化人才“化”在哪里时指出中国目前缺乏国际化人才,因此国际化人才肯定要体现在国际认可上。综上所述,国内国外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莫衷一是,基本上都采用罗列式的思辨方式。虽然缺乏逻辑交代,但是可以得出,其一致的界定因素有:拥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扎实的本专业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存在分歧点的界定因素有:外语能力、国际经历、本土人才国际化、终身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实质上是一种素质与能力的表现,是素质国际化、能力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拥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掌握国际一流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二、国际化能力结构

  现有的关于人的能力结构,主要有两种论点: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二因素结构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代表了个人基础的普通能力,而特殊因素是与少数的特别活动有关的个人特殊能力;20世纪中叶,一些学者提出了多层次结构论,认为人的能力有三个层次: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能力;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的特点,在一项专题研究中首次将人的能力分成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能力培养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国内学者关注了作为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乔佳义(1996)、吕宏芬(2013)等认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彭剑锋(2005)和范徽、吴友富(2009)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曹德明(2011)、肖肃(2014)指出外语能力是第一要素;于国婷、张建华、谢晓波(2014)则从应用实践角度出发,确定了考察工商管理硕士的六个方面,包括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能力是多种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多元综合体。结合工商管理硕士的特点、多层次结构论以及MBA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将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概括为基础、执行、战略三个层面七大能力,构建模型如图1。1。基础层面(1)外语应用能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至少掌握一两门外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国际化人才更是如此。具备外语应用能力,对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是从事国际事务,顺利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掌握语言不仅意味着能够熟练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而且要能正确运用语言的动作表达形式。这种语言要求,并不需要严格遵照外交官语言素质的要求,只要能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领域的需求即可。(2)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临新一轮革命,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革命。谁抢先占领了信息高地,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在管理实践工作中,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工商管理硕士应该能够熟练凭借全球网络、各种媒体以及各路人脉资源获取并有效处理信息,从中发现机遇、分析问题、解决需求。2。执行层面(1)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障碍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文化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商务行情、政治经济给工商领域的国际事务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能在各国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积极沟通合作,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工商管理硕士必须能够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善于融合多元文化,求同存异,掌握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技巧。(2)公关谈判能力在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下,竞争与合作同在,各国商务往来因此也愈来愈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谈判艺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知识,工商管理硕士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演练,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公关谈判技巧。(3)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经济与管理环境中,企业需要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其中经营管理能力又包括领导能力、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等;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地拿主意、作决断、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开放的提炼能力,精准的预测能力、准确的决断能力。工商管理硕士在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磨炼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为将来踏入国际市场做准备。(4)开拓与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动着社会飞速向前发展,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扩展,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勇于开拓和创新。本文中的创新是指工商管理硕士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取得一定效益。3。战略层面战略思维能力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素养为认识基础,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思维能力。前瞻力就是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能够看清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长远的规划策略,正确预测未来,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前瞻力的另一层意思是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概念系统、范畴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务战场,没有战略眼光,企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没有战略思维和前瞻力,就容易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因此,工商管理硕士要注意不断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前瞻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的研究,笔者认为今后在MBA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这些能力。1。创新教学方式,打造国际接轨平台中国传统教学一直采用的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一对多模式,对应用实践特征比较鲜明的MBA教育显然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高校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除了经典的案例教学,还可以采用学生小组课外调研和讨论、角色扮演、定期国际客座讲坛、专业国外实习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国际课堂互动来完成教学。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本土国际相结合目前我国的课程建设照搬和翻译现象严重,相反国内自编教材少见,甚至一经采用就不再变动。为了培养MBA学员的国际化能力,就要避免教材的陈旧过时,除了借鉴国外经典案例,更要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经济状况编制本土化教材。在课程内容上,高校可以增设跨文化沟通、国际文化等人文课程,提高学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带领学生动起来没有国际化师资,就没有国际化的生源。加快MBA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就要秉承“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即首先加大对现有MBA教师的培养,定期派遣国外交流、进修或者走进企业观摩学习;其次,实施“千人计划”聘请国外有经验的MBA教师或者通过远程教育实现虚拟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2738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