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和谐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2 来源:马克思主义 点击:

【www.0413xx.com--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协调并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圈,把知识传授和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的需求和知识的传授有机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教育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中的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关心每个人学生自身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把知识传授和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的需求和知识的传授有机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和谐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中的和谐教育,高校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因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学改革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特别是以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和谐发展为根本。高校马克思主足理论课担任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传播一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使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急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格创造过程,学生是此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外在因素采用一切手段诱导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师教学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把知识传授和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采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的实效。

  二、“和谐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要求

  1、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赞科夫曾经断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都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现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配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把对思想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体验同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听课时有感有悟,并使这种感悟转化为学生具体的个性化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思想理论力量的强大和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在人生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2、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面对的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每个人所指向的自我实现又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差异的个性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以往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老是拘泥于讲授法一种教法,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学生的必修课,不管老师讲什么、怎样讲,学生都必须学,于是课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了居高临下的灌输,不能适应学生丰富的个性,没有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此,我们应该重视教法研究,努力改进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同一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完成,如:讲授、多媒体教学、参观访阎、请典型人粝与学生对话、网络交谈等多种方式。给学生以适合他自身的接受方式,这样“可以技学生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教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可以使他们体验学习后的成功,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喜悦,这种方法满足了学生心理的各种需要,它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愉快是长期的、深刻的、全面的”。

  另一方面创设民主、平等教学氛围,创立学生个性伸展的氛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个性充分仲展的条件,因此在课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师应把自己视为“组织者”“诱导者”,而不是“操纵者‘命令者”。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只有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教师才能将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逐渐地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探求真理进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3、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崇高而丰富的情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学中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珍爱生命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敬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有价篮,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进出创新的火花。"[情感情绪的发展与需要密切相关,改革大潮中大学生由于竞争的压力、经济的贫困、人际关系、爱情受挫等刺激增多,其情感需求也显示出情感强烈但深度不够;情绪心境化。隐蔽性提高;情感的社会性增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老师们要注熏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使学生感受到关心与温暖。同时,积极引导,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思想情感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教育、指导、质询,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建构,充分发挥情感净化的功能,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使学生心智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坚强。人格更加完整。

  4、加强学科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科研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要处理好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关系,以科研促教学,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学术前沿的知识融会于教学中,一味照本宣科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在最近的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被设立为一级学科,这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学术地位的提高和学术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量和创新程度。用科研成果去支撑教学,用自己研究成果去支持自己的课堂讲解,让学生信服老师所讲的理论。教师“必须充分吸收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优秀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寓于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之中,使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科学崇敬感,能从理论的层面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和体系上的严谨完整,从而更自觉地认同、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5869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