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范文

更新时间:2020-11-13 来源:社会主义 点击:

【www.0413xx.com--社会主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本课与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利用探究法和比较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理论阐述

  1、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定位,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及失败原因。

  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理解: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3.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影响。

  运用: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2.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3. 总结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

  材料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探究、开放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三、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四、学习方法

  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由教师提问:说出你知道的苏联领导人?

  然后学生回答: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再由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列宁和斯大林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三位苏联领导人是如何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

  (二)、讲授新课

  利用探究法进入本课重点知识的讲解,首先是探究一:赫鲁晓夫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我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改革的背景、内容的侧重点,失败的原因等方面了解和分析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入手,让学生回忆前一课并阅读本课教材进行概括回答。然后引出斯大林逝世,新的领导人赫鲁晓夫面对形势决定进行改革,于是开始给学生介绍赫鲁晓夫其人,让学生说出对他的最深刻的印象是“鲁莽的改革家”,由此导出:鲁莽具体是怎样表现的?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和概括,改革内容及侧重点是农业等基础知识自然呈现出来。当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则相关材料,即一是赫鲁晓夫在各种场合说出一些口号,二是种玉米的一些数据,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出改革失败的原因。然后在大屏幕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最后由教师小结改革: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探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他的下台,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新的领导人继续进行改革,由些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问题。然后用屏幕展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介绍,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会说:是超级大国。于是教师提问:成就了超级大国的伟业,勃列日涅夫改革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回答出:与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同的是,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方面。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有限,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摆脱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苏联陷入困境。它仍是一场失败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多种材料提示,比如漫画(片面的经济),苏联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等数据进行分析概括,自然得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然后再通过一个小笑话,让学生分析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引出这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由此导出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所以他继任者还要进行改革的尝试。

  探究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首先还是对戈尔巴乔夫进行介绍,然后由引出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政治体制上,企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改革并没有想象的简单,通过学生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和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政治改革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政治局势动荡,后来走向了解体。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侧重于改革的方向上,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正确性,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改革。

  当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讲完后,用大屏幕展示:小结三次改革。(图表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遵重客观规律。3、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4、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然后进行部分选择题的针对性训练。

  在课后探究中,我设计了四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你是苏联领导人,你怎样进行改革?

  你是中国领导人,你怎样总结苏联改革?

  你是美国领导人,你如何看待中苏改革?

  你是一个普通人,你怎样理解中国改革?

  在充分讨论发言后,由教师总结一个历史结论:历史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有差异的。由此来结束本课。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利用探究法进行授课,与学生频繁互动,利用比较法进行辨别分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用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改革,理解历史。总之,本人教学经验有限,教学理论研究不深,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6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