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就业指数评估的原因】高等教育就业指数评估的原理与构建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19 来源:统计学 点击:

【www.0413xx.com--统计学】

  论文摘要:围绕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适应数量迅速增加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建立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指数模型,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种有益尝试,对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作用.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运用依赖于数据库的总体构成及其原始数据的采集。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就业指数 教育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从现在开始,高校扩招后的学生将陆续毕业,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较上年增加67万人,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存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性和(或)摩擦性的困难,妥善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繁重的任务。政府和高校都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环境,目前不少地方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以适应数量迅速增加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一定困难并不是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过剩了,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但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甚至还低于有的发展中国家。在2l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毕业生还远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然而,解决好这一问题,还依赖于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层面形成更大的合力,加强招生、培养和就业的相互联系,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办学水平、质量评估上同就业形势和状况挂钩,引导高校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结构。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寻求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探讨了设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的方法作为解决的三方协调基本途径的有关问题。

  一、编制大学生就业指数的理论依据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回归模型方法构建非线性函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确定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类型,并进而观察对就业促进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求出以点弹性概念为基础的就业弹性,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长期弹性概念的不精确性,即一定时期的就业平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可能并不存在时点意义上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说,即使知道了在某一时期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增加的,也不能得出结论说在这期间经济增长总是带来就业的增加。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函数式可以表示为:L=f(Y)=0Y。。公式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GDP,0表示就业弹性系数,a表示常数。对公式取对数,得:1nL=lno+alnY。高等教育就业指数评估的原理与构建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方程如下:

  lnL=a+blnY+e在此公式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GDP,a表示常系数,b表示就业弹性系数,e表示随机误差。

  运用这一理论模型,可以采用相关GDP、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开发署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划分,二者关系存在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二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无增长或少量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UNDP,1996)。对于中国整个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率的关系,有的学者已进行过经济计量研究(赵建国,2002)。基本结论是经济增长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即符合第一种类型,但对就业弹性的大小上存在不同的估计差异。

  大学生就业指数模型正是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围绕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能够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来描述、评介和预测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市场需求趋势的方法。这里是以大学生就业群体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并以大学生就业率比例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就业分行业、企业性质、专业及学校等状况,进一步构建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的指数作为整个就业指数模型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大学生市场就业状况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市场需求特征和就业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教育的结构调整以及政府企业的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二、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的构建

  (一)就业指数的构建

  1.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是在研究一般指数的统计指标选取方法的基础上,选定由就业率、就业缺口、就业质量三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就业率:一般指数考虑空缺职位等绝对数量指标,但这些指标均未考虑就业基数的变化影响,因此不能准确描述就业状况的增长和好坏。可以将就业率指标设定为一个相对数,以克服就业基数变化对指数的影响。

  就业缺口:指某地区能给大学生提供的职位空缺数与大学生实际填补的空缺数之间的缺口。就业率的增长只能说明就业状况看好,却不能提供某地区就业潜力与此就业环境的相关信息。如:某年某地区能给大学生提供2000个职位空缺,但最后大学生只去了其中的1500个,这个500人的缺口就说明该地区虽然具备就业潜力,但就业环境(由人才政策、人才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组成)有待改善。如果将该缺口编制成指数并按照行业、职业、企业性质、地区分类,就能为政府制定详细的人才政策提供依据,还能评价政策推行的效果及反映当地人才软环境情况。因此,就业缺口有效反映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是就业指数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就业质量;一般就业指数系统因为对就业质量的量化有难度,所以很少将就业质量纳入指数系统,但这样做无疑降低了就业指数系统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选取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薪酬福利高低和是否有发展空间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运用虚拟变量的计量方法将定性指标定量化,从而将就业质量引入了就业指数体系。

  2.指数是一个相对数概念,是指一项统计指标在n个时点上的观察值Al,A2…An,以Al所处的时点为基期,以一个整数为基数(i00),则称“An/A1*100”为该统计指标在第n个时点的指数。依此规定,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相应的就业指数可以确定为:就业率指数:选取某一年作为基期,以100为基数,将以后每年的就业率指数化。

  就业缺口指数:依据对用人单位每年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空缺职位数和毕业生实际就业的数量的统计,选取某一年作为基期,以100为基数,将以后每年的就业缺口数量指数化就业质量指数:依据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选取某一年作为基期,以100为基数,将以后每年的就业质量量化后指数化。

  建立指数化模型依赖于三个就业指数模块的相互关系。就业率的比例变化是基础,就业缺口指数和就业质量指数是深化和必要的补充。在公式inL-a+blnY+e中,参数b具有特殊的经济含义,它表示每当增长率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就业率指数的变化,这一参数反映了某一地区经济增长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实际上反映了就业环境。在上述模型中将这一参数看成是模型的外生变量,是不变的。但在长期的过程中,由于就业政策及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参数也在发生变化,通过研究这一变化可以得到该地区就业环境改变的信息,从而为评价就业政策及就业环境提供依据。

  这也是编制就业缺口指数和就业质量指数的理论基础。将就业率指数作为因变量(Li),经济增长率(Yi)作为自变量,采集历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指数和经济增长率作为样本,将两组样本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成一个一元回归计量经济模型,然后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通过连续不断改变模型的样本时段,拟合多个一元回归模型inL=a+blnY+e,可以得出参数b随时间变化的序列:b1,b2…bn,通过分析bn的增长规律,可以评价每年就业政策推行的效果和就业环境是否改善。就业率评价参数是就业率指数分析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

  3.虚拟变量模型是建立就业质量指数系统的理论基础,所谓就业质量,就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的满意程度,就业率固然重要,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不可忽视。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就业率,往往影响就业质量,因此将就业质量引入就业指数系统相当重要。

  将就业质量这一定性变量引入定量分析需要运用虚拟变量理论,习惯上用D表示虚拟变量,虚拟变量的取值通常为0和1。0表示变量具备某种属性,i表示变量不具备某种属性。选取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作为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两个指标,对于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均可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表示,整个就业质量函数可表示为:y=aD1+bD2,其中,Y表示定量化的就业质量:D1是一个虚拟变量,表示薪酬水平,当调查者对于薪酬水平满意时,则D1取值为i,不满意时D1取值为0;D2也是一个虚拟变量,表示发展空间,当调查者对工作发展空间满意时,D2取值为i,不满意时D2取值为0:fl表示所有调查者中对薪酬满意者所占的百分比:b表示所有调查者中对工作发展空间满意者所占的百分比。

  (二)就业指数的数据库

  大学生就业指数数据库是运用就业指数系统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性环节,积累的原始数据可以分为就业率数据库、就业质量数据库和就业缺口数据库。

  1.就业率数据库

  就业率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指标有:毕业生总人数、毕业生就业总人数、GDP及GDP增长率、行业就业率、专业就业率和学校就业率等。在操作定义上,毕业生就业总人数可以用当年协议签署并档案离校为准作为总人数的数值。

  2.就业质量数据库

  就业质量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指标有:薪酬、薪酬水平满意度、岗位发展空间满意度、分专业统计的满意度和分学校统计的满意度等。

  3.就业缺口数据库

  就业缺口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指标有:空缺职位数、实际就业数、行业就业缺口、单位性质就业缺口等。其中,空缺职位数可以表示为某地区用人单位公开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空缺职位总数;行业就业缺口为行业空缺职位数与实际就业数之差;单位性质就业缺口为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营、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国内上市公司及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的单位空缺职位数与实际就业数之差。

  三、运用就业指数指导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表明,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毕业生才能更好地就业这也是面向市场的大学教育寻求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出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结合市场的需要,有效地配置和运用教育资源,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指数的编制可以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结构,培养真正为市场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不同层次的大学在市场中进行恰当的定位,努力形成办学特色,通过特色优势寻求出路。

  2.有利于提供政府宏观就业政策的调控能力

  促进就业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社会目标之一。大学生扩招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必要通过政府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化解,运用多种途径协调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最大限度地将人才资源积累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大学生就业指数的编制可以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提供系统、完整、科学、量化、有效的就业信息系统,从而增进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以精确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调控能力和管理指导水平。从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层面而言,信息系统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和大学生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3.有利于提供针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就业服务需求

  如何就业,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大学生就业指数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建立市场与学生的联系中介,并且通过这一中介发挥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就业服务。既可以有效指导高中生选择学校和专业,这是众多学生家长苦苦思考的问题,也对高校在校生,可以帮助其根据市场需要拓宽自己的专业口径,并建立理性的就业预期。对于高校毕业生,可以指导其合理地把握就业机会。

  4.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

  用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最终去向,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的放矢,获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就业指数的编制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便捷的毕业生相关信息的渠道,可以提高其招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降低录用大学生的相应交易成本。同时职业中介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根据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提供的量化信息,降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营成本,真正使市场成为大学生就业平台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7001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