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征文】关于我的入党故事征文

更新时间:2019-03-30 来源:入党申请书 点击:

【www.0413xx.com--入党申请书】

  你还记得自己亲手写下的入党申请书吗?你还记得申请入党的过程吗?你还记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吗下面是CN人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的入党故事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一】木棉花开

  走过那条小路,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大学生他曾经来过;走过这片木棉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大学生,他留下一把吉他。可是有一天,他为了建一个乡村文化科技站,滑进了水稻地里,脚就再也没有好过。

  25年前的一个春雨天,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在他志愿入党的那年3月,学院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大学生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他的足迹踏遍了偏僻贫穷的自贡市富顺县板桥乡。

  有一天,他自带干粮,从学院徒步60公里来到了板桥乡政府。乡长告诉他,2公里以外的柑竹湾村最贫穷。于是,他走在雨后的泥泞小路上,眼前是茫茫的水稻田,村庄不知在何方?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片木棉坡,白色的鲜花迎风招展,像是欢迎这位来自高等学府的青年。小路左前方的坡顶上,有两棵肩并肩的高大木棉树,树枝上的白色木棉花格外灿烂,这成了他以后寻找柑竹湾村的记号。站在这双高大木棉树下,透过树叶就能看到山坡下村党支部书记黄利洋的家,也能听见村里鸡犬之声。黄支书的房子是长方形的四柄篱笆墙、茅草盖,室内用竹子壁隔开卧室,土灶、土炕、土床,大门前是一块土坝,坝上有一副推豆花的石磨。村民的房子是零星点缀在丘陵里,像是抗战的流动茅屋,相隔很远,走完每一户人家需要2天时间。

  黄支书是一位豁达开朗的中年汉子,双眼皮,中等个头,皮肤黝黄,微笑常常挂脸上。他站在院坝挥汗如雨,从书包里取出学院和乡政府开的介绍信,慢慢递给黄支书。黄支书笑容满面地带他到对面山坡下的吴弟冲村长家。吴村长是一位转业军人,身材魁梧,高个子,说话直言不讳。一见面,双方还未握手,吴村长就冷冷问道:“大学生有什么能耐?你到这种地方不适合。”可是,大学生微笑着回答“我的能耐是自信,干体力活儿,也行!”村长健步如飞,顺手从大门后提起一袋水泥,若有所思地说:“好吧,这50公斤水泥,你扛到2里外的小学。会计给你带路。”对呀,大学生真的扛起了水泥。吴村长笑了,拍拍他的肩膀说:“大学生,真行啊!”

  从此,他的每个星期天,几乎都在柑竹湾村渡过。不管风里雨里,还是炎炎烈日,他早早起床,走路乘车往返60多公里,到村上同农民一起劳作。挑粪,过去没有挑过,扁担压上跳“迪斯科”,粪水溅落浑身上下;除草,不到半个时辰,手就磨出了血泡。插秧,裤脚免得高高,还是泥星点点。劳动一天,回到学校,浑身酸痛,他彻夜难眠。然而,这一切他都咬着牙挺过来了呀!农民看到了他的实在,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大学生,常常与大学生谈知心话,他成了村里的大忙人。在村子里,他开始挤出时间,一边辅导小学生读书,一边帮助村委会出纳算账。

  经过2个月的挨家挨户走访,他熟悉了有900多人口,212户人家的柑竹湾。他敏锐的洞察到:这个村60%以上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30%以上的人根本没有文化,10%左右的人是初中文化。村民长期受文化水平低下、不知如何致富的困惑。在当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脑海中萌生……

  在6月11日召开的村民大会上,前不久被无偿聘为柑竹湾村专业会计、团支书助理的他,向村民解说建立文化科技站的重要性。他慷慨陈词:只有掌握了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才能走上科技致富路。他号召村民出钱出力,并自己带头捐款50元,立下军令状——半年内建成科技文化站。

  时年20岁的他,开始为科技文化站奔波。他首先想到的是学院,那里有许多同他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当企管协会“为柑竹湾村文化科技站——献出你的爱心”的倡议向全院发出后,学院各部门、老师、同学纷纷捐款、捐书。不到一个月,捐款400元(比教授工资高),捐书1300册。协会同学与他一道携手,充分利用节假日,忙碌于科技文化站的筹建工作。

  如同春燕衔泥筑巢,到了八月份科技文化站已初具雏形。为了农村孩子,大学生放弃了暑假;为了科技文化站,大学生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为了一本农业实用科技书,大学生跑遍了自贡市所有书店……他从没打扰过村民,书包里装着自备的干粮。他以入党的赤诚为村民奔走呐喊,以青春的热忱为孩子实现承诺。

  9月22日,板桥乡人民政府大礼堂隆重召开了科技文化站成立大会。自贡市、富顺县、板桥区的36个单位负责人,学院副院级调研员肖庆芝、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徐友富等领导和35名师生冒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组委会宣读,无偿任命他为科技文化站副站长。

  学院薛志序院长勉励他以科技文化站为新起点,放眼明天、放眼未来,利用好学习之外的时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运用于实践。9月28日,他在村民代表和青年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柑竹湾村团支部副书记,并被吸收为名誉村民。党和政府、农民的信任,化作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国庆节,他在木棉树下开会,改组村团支部,设立团代表反映村情民意,成立青年文娱宣传队表演节目,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木棉改组”。他以科技文化站为基地,与乡科技农会联合办起了养兔学习班。

  明天,明天将有怎样的征程呢?蒸蒸日上的乡村事业激励大学生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信心更足,步伐更坚定。第二年春天,木棉花开了。当他走过这片木棉坡,黄支书站在村口大声告诉他:“经组织讨论,你们四川轻化工学院的党委宣传部丁田部长,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徐友富书记,确定为你的入党介绍人。”此刻,他感到右脚疼痛,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科技文化站。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二】 我的入党故事

  1972年,我出生于泰顺的一个小山村。

  当年的小山村非常贫穷,矮瓦房、小茅屋是村子里的主要建筑。但我邻居的小庭院里,有座漂亮的门楼。门楼上前后各有4个大字:“红心向党”、“劳动光荣”。在那时知识溃乏的小山村,这几个字是如此的耀眼、醒目,也成了我最早识得的文字,烙印在我的心头。同院子里的堂姑父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人忠厚、耿直、不畏困难,眉宇间总是透着一股不折不挠的气质,给予我人生的启迪和方向。自那起我心里就有着共产党员高大的形象,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不知不觉地悄然生长。

  经努力,我从一名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中石化大家庭的一员。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内心以身边老党员为榜样,爱岗敬业,用心工作,努力争取好成绩。2000年我向党组织提交了的入党申请书,组织安排当时任支公司书记的张笑珍同志、军转党员的费全珍同志作为我的培养联系人。当时我暗自想,我能较好完成交办的任务,为人诚恳,态度端正,并且入党愿望强烈,应该与被党组织接收的要求差距不大吧。没想到在党员评议会议上,培养联系人给我提了不少的缺陷,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要求。

  这不禁让我深刻的进行了自我反思,并仔细观察身边老党员的行为,终于发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如费全珍是润滑油经营部的负责人,如果有客户买润滑油,只要他能用手推车送到,他都会安排时间亲自为客户送去,并且从来不计报酬,也不在同事面前谈起这些事情。看到他那甘为他人默默奉献的精神,看到他那以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精神。渐渐地,我从思想、行动各方面像他慢慢靠拢,在工作方面也争取突出的成绩。经过考查, 2002年7月,组织终于接收了我。

  这,就是我的入党故事。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三】 父亲的教诲

  在我小的时候,总觉的父亲很神秘,每天夹着公文包进进出出,从来没有在家讲过工作上的事,即使在亲朋聚会上,社会上的政治新闻人事消息也从来闭口不谈。母亲偶然在他出差的时候干涉一句“去哪”,父亲才勉强挤出两个字“查案”,算是一个交代。

  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是反贪局的一名侦查员,他一直以共产党员和政法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世清白,两袖清风,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从不谈论是是非非,只有床头柜里一张张奖状和一枚枚奖章似乎在讲述着什么。

  要说父亲最喜欢的是给我们讲奶奶的故事,奶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温州市劳动模范。每当描述奶奶那一箩筐的荣誉事迹后,父亲总是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我们家是受了共产党的教育和恩惠,你参加工作后一定要向党组织靠拢啊。

  我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长大,到21岁的时候加入中石化温州石油公司。我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虽然在油库里换过六个工种,但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勤劳肯干,以自己的突出工作回报企业。终于有一天,时任油库党支部书记戴永和找我谈话,“小伙子,你表现不错,油库党支部也一直在观察你,你本人有入党的意愿吗”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重重点了点头。

  心情激荡,满怀喜悦,下班回到家我着急的见到父亲报告“今天党组织找我谈话啦!”父亲赞许的笑了,勉励我说“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要以更好的表现迎接组织的考验哦”。“嗯,我一定不会让您和党组织失望的!”我坚定的回答。

  弹指一挥间已过十三年,其间我正式入了党走上了站长岗位。一路走来,父亲的教诲历历在耳 ,将永远伴随我去追寻心中的信仰!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19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