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成长的困境及应对战略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01 来源:幼儿园总结 点击:

【www.0413xx.com--幼儿园总结】

  一、前言

  2015 年幼儿园在园人数约3400 万,这些幼儿的教育的承载者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的关键途径和重要保障。我国师范类院校基本上都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学前教育系(所)。2010 年教育部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随着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针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也不断得到贯彻和落实。例如,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在不断深入发展。但是,在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专业成长方面。为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质量的人才远远不断地供给,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成长的科学路径是势在必行的。

  二、学前教育师范生成长的困境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其中一大优势就是短期可替代性低。所谓可替代性就是学习其他专业的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尤其是教学这个领域,短期内很难实现。笔者通过网上在线查询前文介绍的五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校园网站,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所学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生理学、幼儿保健学、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声乐、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儿童绘画、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论、幼儿园环境创设及玩教具制作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三大方面(三大就业方向),即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前教育科研人员。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学校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十分明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四年接受几十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笔者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包括乐高玩教具操作、蒙台梭利教育活动设计、奥乐夫音乐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课、专业英语等。这些课程所培养的技能和能力在短期内基本上是掌握不了的。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替代性比较低。但是,从事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科研的可替代性比较高。第一,大学里有教育管理专业,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考虑在学前教育管理方面就业。第二,科研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师范类院校基本上都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这两个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更是质量的需求。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从追求毛入学率正慢慢转型为注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家长越来越注重幼儿的教育投入,都期望孩子进入高质量的幼儿园,而高质量的幼儿园需要优质的管理和优质的教师。学前教育粗放式发展期开设进入科学式发展期。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挑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目前遇到了一些阻碍。

  1、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园一线教师,教师首先要掌握教学技能,而技能主要在实践中掌握。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践,而且在校期间实践的地位和理论学习的地位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在实践中理解消化理论。即使是致力于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和科研的学生,也要首先有一线教师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否则就只能闭门造车,从而违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误人子弟,贻害大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有一项就是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专业学生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实习,对一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唯一途径。教育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催化剂和粘合剂,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基础。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相差较大。这些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科研能力等。根据前人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育实习时间较少从教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来看,师范类大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和其他专业的时间基本一致,均在学习最后一学年进行,实习时间一般是4 至8 周,这对于毕业前的实战演练来说,时间太短。一般情况是,学生刚刚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实习就结束了。在短暂的实习期里,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仅仅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毕业论文。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说,在实习之前应该确定论文计划,将毕业论文和实习内容相结合,这样既完成了论文,又提升了实践研究能力。但是,本科生往往会写综述性论文,很少写实证研究论文,其实质上本科生写的综述性论文往往是东拼西凑的作文,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综述。对于本科生来说,拼凑比实证研究来说要简单的多,所以,从此角度来说,大部分本科生自己选择了放弃实践能力提升的机会。还有些学生想进一步深造,会选择考研,内心并未真正投入实习中。在实习上真正投入的时间并不多。

  第二,不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是在校园里接触社会实际工作,修正学习理论的重要机会,但是,教育实习不被重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里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学生。教育实习并不是就业,就业率是各个学校追求的目标,因为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学校的招生。但是,社会对于学校的教育实习质量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衡量标准,甚至并不注意学校的教育实习情况。学校也是按照惯例,每年都组织学生教育实习,对于实习的结果并不重视,即使有实习目标,但是,学生究竟达到实习目标了没有,并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结果。教育实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实习,一种是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是学校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到了教育实习季节,学校联系实习地点,有些是长__期合作的单位,一些是临时找的。分散实习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不做要求。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都有各自的利弊。集中实习的优点是在带队教师的直接控制下,一次完成实习任务,时间和地区相对集中,可以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但是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有理想的实习单位情况下要服从学校的安排,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并没有兴趣实习,对于实习更谈不上重视了,这样实践能力自然无法获得。近几年,为了和学生的就业相结合,许多学校也普遍采取了“自主分散实习”的形式,分散实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满意的实习单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可能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一些学生通过关系开虚假实习证明,其实根本没有实习,这样根本无法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第三,教育实习的内容刻板单一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内容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首先是跟班观摩听课,接着上课,课后写实习总结。虽然学生学到了一些教育技能,但是,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相差远,很难真正体验到教育教学工作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实践智慧的培养。现在幼儿园着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注意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注意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对于利用实习期间进行教育调查、教育观察、撰写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研究文章的要求很少涉及到,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激发其创造性。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传统内容主要有编写教育活动计划、试讲、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等,但是对于语言、科学等领域的教学和游戏的开展,要求达到哪些要求和标准,却没有详细阐述。目前,学前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幼儿园实际要求相脱节,核心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不是在短暂的实习期可以掌握的,因此,学生到实习岗位后,只能按照传统的套路,模仿一线的教师,做好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对于核心的内容,在短期内大部分实习生是无法驾驭和掌握的。实习结束后,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实践收获。

  2、专业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

  前文提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些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必须掌握,基本功必须扎实。但是,在此基础上,要紧跟幼儿教育发展形势,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更多的技术引进来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前是在中学运用,现在扩展到大学,同时也扩展到幼儿园。所以,这要求,在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能。现在幼儿的智力水平平均值比以往高,那么如何在这个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传统的幼儿发育知识和现在幼儿的状况向衔接。智商是一方面,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那么如何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提升幼儿的社会交际合作能力这是学前教育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掌握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现在的大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实际要求相脱节。

  3、专业自信心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直接进入幼儿教育领域的人才,尤其是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国从事幼儿园教育的工作者主要还是中职、高职学历的人员,本科生很少,研究生学历的更少。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么转行,要么从事小学及以上年级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了。为什么社会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幼儿教育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在流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自信心的问题。本文所提的自信心接近班都拉所提的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所谓专业自信心是指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所从事专业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心普遍不高。社会的传统观念认为从事幼儿教育的都是学历不高的人,学历高的应该从事小学及以上层次的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甚至被“看不起”,尤其是男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时候会遇到比女性更大的阻力。幼儿教育者各项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尤其是现在进入公立幼儿园的机会较少,私立幼儿园规模比较小,发展前景无法满足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期望。因此,大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放弃本专业,或者通过考取小学或中学“教师资格证”等方式不在幼儿教育领域。

  三、应对策略

  第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前文提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都提出了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关键是落实的问题。一些地区,虽然有国家的方针和地方的政策,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致使本来致力于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中途选择改行,这样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和培养经费的浪费,从长远看更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政策,并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投入。

  第二,改进实习机制

  高校在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时候,应该在原有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应该改进创新实习形式。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积极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优质的实习资源。加大考核力度,真正与社会的要求相联系,改变以往应付实习的做法,让学生重视实习。

  第三,增强自信

  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也被逐渐重视,国家政策也说明了这一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很强,很难被替代。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学前教育的人才也在不断增大,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相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将所学专业与现有的社会提供的条件相结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增强自己的专业自信心。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22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