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浅述论文3篇

更新时间:2020-08-20 来源:验收报告 点击:

【www.0413xx.com--验收报告】

  第一篇: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资源匮乏和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不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法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结合进行分析,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组合

  绿色建筑理念作为一项新的建筑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筑理念,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强了环境保护效果,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明确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之间的关系,找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保证室内环境美观的基础上,加大对室内环境合理性和适应性建设,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促进建筑形式和性能相结合,确保建筑内部资源的有效运用。

  1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被提出来的一项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是指在绿色理念的引导下,确保建筑施工的合理开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损耗和污染的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促进建筑工程内部各项工作的良性循环。从客观角度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可知,绿色建筑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与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促进绿色建筑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对建筑进行拆分处理,结合项目的内容及实施特点,提升了绿色建筑成果。绿色建筑技术与其他建筑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很快的适应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及自然条件等,绿色建筑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注重追求建筑的最终效果,建筑技术的执行目的明确,有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收益的提升。第二,绿色建筑技术与其他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共通性,都是为了使建筑工程行业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但是应用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传统建筑技术具有弥补作用,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职能[1]。

  2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2.1规划阶段技术的优化结合

  规划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强化了对建筑场地的深刻理解,促进了建筑技术性能及优势的充分发挥,强化了建筑设计效果,确保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避免了设计过程存在的瑕疵。在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时,需要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做好建筑规划阶段的优化设计,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光、电和声等,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力度,确保建筑技术与能源之间的良性循环,在根源上减少建筑材料浪费现象,将建筑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2]。其次,对绿色建筑总平面进行合理设置,结合不同的设计内容,确保设计内容的优化完成。明确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明确在不同的建筑阶段,设计内容存在的差异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上的内容开展各项平面设计工作,确保平面设计工作的深度优化,与项目施工阶段保持密切的联系,避免受外界各项因素影响,影响绿色建筑施工效果。例如,遵义市的某科技馆,为了展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用围护结构来进行遮阳和隔热,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技术措施,减少建筑物产生的能耗,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外围护主要是采用非透明实体维护结构,有助于减少强烈的太阳辐射。

  2.2气候适应性的优化结合

  对气候适应性进行优化结合分析时,需要建立在经典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加大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的合理研究,明确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建筑基本属性。首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性价比高和污染小的建筑施工材料,优化整体施工效果,以便能够更好的应对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技术内容,绿色建筑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施,促进基础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提高与周边气候的适应能力,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预留出设计时间,提高保护性建筑设计成果。最后,促进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组合,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长远化角度考虑,不要仅仅局限于解决当下问题。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是建筑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是目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加大对不同建筑功能、气候适应性和文化进行研究,展现出了绿色建筑显著性的气候适应性[3]。

  2.3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与一般建筑设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主要是采用量化分析方法代替感性认知进行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建立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建立在形态设计与节能优化结合的基础上,需要采用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结合,运用计算模拟手段对设计策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效果。所有的形态设计方法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配合绿色建筑技术。由于我国的人口较为庞大,对建筑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组合,给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确保建筑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

  2.4采光遮阳设计的优化结合

  采光遮阳建筑设计被广泛的应用于火车站建筑设计中,由于火车站建筑规模较大,建筑进深大,侧面采光度不好,受冬季日照率低和夏季太阳辐射特点影响较大,阳光照射呈现出不均匀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节能要求,在白天不需要大量的人工照明,需要在建筑内大面积设置采光通风这样天窗和玻璃幕墙措施,确保候车厅内部有较强的采光,能够满足日间自然光均匀的亮度需求。同时,还需要在候车厅的不同位置的环境平均辐射温度控制在27℃以下,确保候车厅的整体温度处于人体能够接受的舒适性范围,降低空调的能耗。因此,需要在火车站的天窗和玻璃幕墙处采用遮阳措施,加大对百叶遮阳措施的应用,大幅度减少太阳光对室内的辐射,改善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的现状,有效降低空调的能耗量[4]。

  3结论

  绿色建筑设计以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出发点,确保了建筑整体设计的合理性,构建了优良的室内环境,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各专业技术之间合理性进行探究,将建筑与绿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高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绿色建筑成本,确保绿色建筑具有较好的收益,促进资源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宏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建材与装饰,2015(47):85.

  [2]荆可歆.解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6(03):92-96.

  [3]张文丽.探究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6(29):474.

  [4]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02):16-20.

  第二篇: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与实施,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实际项目中更具有指导性与实践性。以公交站场项目为实例设计分析,展示在设计阶段选用的一些适宜和创新的技术措施,为同类型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健康、适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适用

  引言

  什么建筑是绿色建筑?节能的,环保的!什么技术是绿色技术?高技术的,高投入的!什么时候才有绿色建筑?最前沿的,最响亮的!陌生、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这些是建设方和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常态反应。无论是业务咨询还是技术交流,对于绿色建筑始终是存在一个这样的误区。绿色建筑是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空中阁楼。或者节能设计就是绿色建筑。比较有代表的绿色建筑都是在某某大师的实验性作品里,或者某某杂志里面的案例分析。这些确实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但是相对比较局限、狭隘。绿色建筑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是这样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成为绿色建筑。而且绿色建筑的评价与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根据此标准的实施与执行,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绿色建筑的实施,高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因地制宜,高效的达到节约,舒适,自然的目的才是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以在某公交站场的项目设计为例,阐述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准则的绿色一星级建筑设计的实际措施与技术应用。项目概况:位于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垸片区,地处二环线,平塘大道和潇湘大道及洋湖大道相组合的区域内,贴邻二环线。目前基地东侧、西侧和南侧均为规划道路,且都未实施。场地形状呈矩形,地势较为平整。距地铁3号线阳光站660m,周边多路公交线路经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用地面积31758.04m2,净用地面积19965.08m2,总建筑面积38248.10m2。包括综合管理服务楼、站务用房、地下室以及配套辅助用房,其中综合管理服务楼面积35720.45m2,站务用房面积2527.68m2,地下室建筑(不计容部分)面积10932m2。项目功能主要包括公交停车场、综合管理办公、培训、倒班房、配套的餐饮用房,以及公交站务调度管理用房三部分。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秉承绿色建筑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主要通过采取适宜的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最终营造一个绿色低碳宜人的公交调度管理项目,同时带动同类项目的技术发展。

  1节地与室外环境

  关于选址、用地指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室外环境(声、光、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景观绿化、透水地面、旧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公交站场的设计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场地声环境、风环境在此次项目设计中没有特殊的地方。但是地下空间利用及停车位配建,场地交通组织及公共交通。这两项根据项目的特点,都能十分容易达到高分。地下空间利用及停车位配建。项目整体区域内合理、充分地开发了地下空间,功能为地下车库与设备用房,地下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达到了54.75%。同时,项目场地区域内进行了整体的停车位规划,满足《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停车配置要求,且项目场地内停车主要为地下停车,地下停车位共262个,占总停车位(370个)的比例为70.81%。场地交通组织及公共交通。①步行交通系统:公交车停车场内主要的步行人流为公交车乘客人流与综合管理服务的人流。乘客流线集中在乘客候车区,候乘区通过地面铺设以及较少的地面高差与公交车停车场区分开,顺其自然的界定乘客流线,不容易进入公交车行车区。综合管理服务大楼的内部管理办公人员,需要通过场地的西侧道路进入管理办公去,主要活动的区域集中在场地南侧,与公交车停车场独立分区。②车行交通系统:车行系统结合城市道路条件,本项目设置两个车行出入口,基地西侧规划道路设置公交车、小车得入口,基地北侧二环线设置公交车、小车出口与。公交车在基地内部停车场内可以循环,掉头。小车从西侧入口,进入综合管理服务的地下停车库。办综合管理服务楼大楼首层架空,地下两层均为停车场,同时考虑部分非机动车停车位及无障碍停车位。综合管理服务楼地面有少量地面停车。③停车系统:地面为公交车停车场,和地下小车停车场。其中,公交车停车位104辆,地下小车停车位262辆,地面小车停车位4辆。同时,项目周边公共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出入口500m范围内,现有三个公交车站,有八条公交线路以及在建长沙地铁3号线阳光站。随着区域的开发建设,项目公共交通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十分便利。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内容为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能设备和系统、节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这个项目中重点做的两项技术:(1)种植屋面。项目分别在综合服务管理楼、站务用房两栋建筑屋面设置了屋顶绿化,其中综合服务管理楼可绿化屋顶面积约为1726m2,绿化面积约为1506m2,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面积的比例为87.28%;站务用房可绿化屋顶面积约为1133m2,绿化面积约为911m2,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面积的比例为80.38%,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面积比例均超过了75%。(2)太阳能热水+空气源热泵系统。规划设计在综合管理服务楼屋面。其中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共324m2,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满足生活热水需求。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在公交停车区域相应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组件868块,装机功率为230kWp,用于公交车充电使用。在围护结构体系,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节能,等都采用了高效节能的体系。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等情况。①雨水规划利用。②节水灌溉。③用水分项、分户计量。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高强度钢利用。(2)可再循环材料利用。(3)灵活隔断。项目公交站务用房属于公交车综合管理、调度、控制及维保等专用生产调度用房,使用功能明确,不适合采用灵活隔断。综合管理服务楼1~7层部分主要用于管理办公,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走廊、楼梯、电梯井、卫生间、设备机房、公共管井等配套辅助功能用房集中布置在平面中心位置,靠近核心筒区域集约设置。办公区域靠外墙设置,均采用大开间灵活办公分隔,以减少空间重新布置时重复装修对建筑构件的破坏,节约材料。经计算,项目办公区域标准层采用灵活隔断的面积比例为61.20%,大于50%的设置比例要求。

  5室内环境质量

  包括日照、采光、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室温控制、可调节外遮阳、通风换气装置等情况。

  6提高与创新

  (包含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与创新等)加分项:

  6.1可再生能源技术

  充分考虑场地禀赋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建筑功能特点,合理规划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大大减少项目运营成本,符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项目分别设计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两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项目规划设计在综合管理服务楼屋面设置太阳能热水+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共324m2,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满足生活热水需求。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在公交停车区域相应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组件868块,装机功率为230kWp,用于公交车充电使用。

  6.2充电桩技术

  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规划,即将在长沙市多条路线上推广1000辆左右的纯电动城市公交大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将为纯电动大巴的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交通局提供的电动大巴的运行方式,电动大巴的运营方式为白天全天投入运行,夜间进行充电。结合项目特点综合考虑场地规划布局,靠近公交车停车场相应就近设置公共车充电桩系统,充电桩拟采用交直流一体化充电桩位,共计65个,而总停车位数量370个,充电桩配建比例为17.57%,满足电动公交车的日常充电需求,实现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新模式。

  7结束语

  通过公交站场项目设计的实践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项目都是其自身的特点,做为设计师,应该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以及学习。绿色建筑不仅仅是高技术,高资本运作,同时要是健康、适用、与自然和谐共生。投射到设计中,关乎建筑的选址,布局,单体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室内外环境的调节与利用,甚至是建成后的运作管理,拆除后的废旧回收等等。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第三篇:绿色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策略优缺点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高层建筑环保性差,能源消耗高的问题,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开展高层建筑设计方案中绿色技术策略的优缺点分析,为我国高层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绿色理念;高层建筑;设计方案;优缺点

  随着人口数量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用地资源紧张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加大了高层建筑建设力度,用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但是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其能源消耗较大、环保性能差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设计研究工作者利用绿色设计理念,开展了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的完善,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建筑设计方案体系中。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落实幕墙、采光方位、制冷供热系统、建筑材料、水资源再利用系统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节能环保设计重点因素,确保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1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发挥的作用与特征研究

  1.1绿色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将绿色理念融入高层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整体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效果。绿色理念引导下的建筑设计,首先具备较为清晰的节能环保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建筑水、电、暖等各项资源消耗的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减少建筑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如高层建筑外立面采用吸热性较强的采光玻璃,就可以在减少建筑室内环境电、暖资源的同时,很好地降低建筑外立面反光性,减少了建筑二次形成的光污染。②改善建筑使用者居住环境。在绿色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屋顶绿化、自然通风等技术,使建筑居住与使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由于绿色建筑很好地减少了光、热需求,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进而造成了其周边住户生活质量的提升。③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高层建筑设计在提高建筑环保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如智能水系统的使用,一方面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多样化用水服务;另一方面很好地降低了使用者的生活成本。

  1.2绿色理念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

  在绿色理念高层建筑设计实践中,其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①技术性。绿色环保理念建筑设计需要的新型技术包括了智能控制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环保材料技术、新型施工技术等多种技术内容。②节能环保性。节能环保是绿色建筑理念的基础与主要目标。设计者必须将节能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设计过程中。如在设计方案制定中,必须对各类备选方案进行权衡,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为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③人文性。绿色设计理念还重视建筑使用者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要贯彻人文性特点。重视屋顶、围墙以及建筑周边的绿化设计,进而为建筑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体现人文性特征。

  2高层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策略优缺点分析

  在绿色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建筑使用需求(如居住、商业、办公等)、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理等因素)以及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下面针对设计中几个绿色环保技术展开其优缺点分析。

  2.1玻璃幕墙设计策略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玻璃幕墙结构是其主要的设计环节。其设计质量对于建筑室内光热声环境及能耗都有着较大影响。由于传统的单片玻璃保温与隔音效果较差,因此并不适宜在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中使用。当前的建筑幕墙设计中,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技术手段:①真空玻璃幕墙。真空玻璃相当于无气体状态的中空玻璃,成本较低,同时抗噪音效果较强,节能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一定的光污染问题。②镀膜玻璃幕墙。通过在玻璃表面镀金属化学膜的方式,改变玻璃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镀膜低辐射玻璃,不仅可以提高室内能见度,降低室内耗电量,还可以提高室内红外光反射率,起到良好的节能保温效果。但是镀膜低辐射玻璃价格较高,而且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隔音效果低于真空玻璃技术。③绿化幕墙。绿化幕墙是在玻璃幕墙外种植绿色植物,起到降低噪音、保持空气畅通与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符合绿色环保理念。但是这项技术也存在两个问题。a.其采光性能有所降低;b.绿色植物生长受到季节与生长规律因素制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层建筑物整体幕墙的覆盖。④复合式幕墙结构设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结合以上幕墙设计优势,根据建筑实际特点进行组合,起到最好的设计效果,以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环保绿色理念的实现。

  2.2建筑采光方位设计策略分析

  建筑采光方位是否合理,决定了高层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在方案设计中,设计者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确定合理的采光方位。高层建筑一般应保证南北朝向设计,避免建筑出现东照西晒情况,影响建筑采光。②针对气候条件调整采光方位。我国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因而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调节采光方位。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炎热,阳光照射强烈,应避免夏季光照过强,导致室内温度上升过快,进而造成空调用电量过大的情况。③合理布置高层建筑空间。设计者应合理布置建筑与环境,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反光等问题,影响建筑节能。

  2.3高层建筑制冷、供热节能模式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制冷与供热系统设计是节能环保理念实现的重要因素。需要结合建筑使用特点做好制冷与供热系统设计。在实际的系统设计中包括了以下内容:①选择合理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当前高层建筑制冷与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内容。a.分散式空调系统,由于分散式空调能效低且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很少使用。b.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包括了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以及制冷剂系统三种模式。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和后期运营维护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集中空调系统。②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的采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整体耗能,目前我国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所采用的能源系统包括了燃气涡轮机、燃气内燃机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等类型,设计者要对建筑系统整体要求进行全面研究,根据建筑负荷情况,合理选择能源系统。为了保障系统运行达到设计效果,应遵守以热(冷)定电的原则。同时燃气内燃机在使用中的节能效果要好于燃气涡轮机。

  2.4建筑材料选择分析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设计方案中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绿色环保理念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对于能否完成设计方案要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设计中应秉承以下原则:①采用环保材料。为了实现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应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如环保涂料、可循环使用的钢材等建筑材料。同时应避免使用不可降解以及有毒有害的材料。②尽量采用本地化建筑材料。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应存在于建筑使用过程中,还应贯彻在建设整体过程中。设计者在确保建筑质量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本地化建筑材料,以降低因材料运输过程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设计者必须对工程周边地区建筑材料生产情况有所了解,确保设计符合实际情况。③合理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寿命。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寿命与质量是体现建筑环保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设计寿命的实现让建设资源得到很好的保障。如设计者采用强度较高的钢材,就是可行的方法。

  2.5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分析

  水资源保护是当前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落实各项水资源再利用系统,降低水资源消耗。设计者一般会采用以下技术方案:①雨水再利用技术。雨水再利用系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水资源再利用技术,雨水经过回收、过滤过程后,可以为建筑绿化、水环境以及景观建设提供水资源。②中水系统的应用。中水是当前水资源再利用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当前的中水资源利用技术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建筑内部的中水系统建设。其设计内容包括了废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储存系统以及中水使用系统。第二种是公共中水管线接入系统。即由公共中水管线接入中水,用于建筑中水系统使用。独立的中水系统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其实用性与节能性低于接入公共管线的中水使用。

  2.6光伏建筑一体化分析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既能产生电能,还承担起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功能,实现了建筑的完整性,是太阳能光伏系统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其主要特点如下:①为建筑美学要求提供一种选择。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即能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同时光伏组件铺设在建筑结构外表面与屋顶、天窗、幕墙等建筑构件融为一体,其多样的形式成为建筑师营造建筑外观的手段。②能满足建筑物的采光要求。光伏发电板由超白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构成,调整电池片的排布或采用穿孔硅电池片可实现部分透光。③安装方便,安全性能高。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采用各异的安装方式,用光伏组件取代普通钢化玻璃,结构形式与传统玻璃幕墙相通,能达到建筑物的安全要求。④高效、经济、绿色环保。不需要另占土地,无噪声,能为自身建筑直接提供电力,减少了电力输送能耗,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但光伏建筑一体化目前仍未走入寻常老百姓家庭,这是因为其还存在建筑物造价高、太阳能发电成本高、发电稳定性受天气影响大等缺点,解决发电的波动性以及如何储电等科研技术都有待提升。

  3结语

  在绿色理念引导下,设计者应整合幕墙技术、采光方位、制冷供热系统、建筑材料选择、水资源再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节能环保技术,形成完善、系统的绿色高层建筑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建设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与构建各项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手段,将绿色理念贯穿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使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梁呐,戴复东.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科学,2005,21(1):6~13.

  [2]王梓,尹宝泉.绿色超高层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J].城市住宅,2016(11):16~20.

  [3]杜萧翔.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8~9.

  [4]黄世华.昆明超高层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云南省机械行业协会办公楼设计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5.

  [5]宋芳.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18~19.

  [6]李宝鑫,刘军.基于可持续理念的超高层绿色建筑实践方法探讨[J].绿色建筑,2014(06):22~25.

  [7]徐进,罗智星.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对策初探———以广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1):65~67.

  [8]何清,许武毅.光伏建筑一体化[J].城市住宅,2009(08):58~59.

  [9]庄大建,何清.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J].城市住宅,2009(03):88~89.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24619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