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的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培养途径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22 来源:社会实践 点击:

【www.0413xx.com--社会实践】

  摘要:学风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而且应当互动结合,通过课前演讲、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职业规划等途径引导和培养学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学风;培养途径

  一、学风与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群体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校园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大方面,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最高层次,又可细分为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和校园人际关系建设,而学风建设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进而在整个校园文化中占据重中之重的地位,有鉴于此,课堂教学中对学风的渗透和培养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势在必行。

  二、马哲教学中的学风培养途径

  (一)马哲教学中学风培养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最本质和最一般的问题,内容因高度凝练而显得较为抽象,这无疑会给学习带来困扰,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仍不够到位。但事实上,哲学原理无一例外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还原到生活中去,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状况进行讲解传授——即加强教学法中的“备学生”,让理论紧密结合实际,让高度抽象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感觉哲学每时每刻就在身边,如此一来,既传授了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方法论。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入探究式教学,其本质是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实现半自主学习并自觉深化认知,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践行哲学方法论的过程、成为世界观和德育培养的过程、成为学风培养的过程、成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养成过程。

  (二)马哲教学中的学风培养途径

  1.课前演讲

  一般安排在正课之前,根据班级人数以学期为界统筹安排,每人3-5分钟,讲述的内容可以是时政新闻、哲理故事、亲身经历过的有教育警示意义的事情,也可以是学生个人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看法。在演讲之前需要事先告知学生做准备,如有必要需附交演讲稿,在学生演讲过程中,教师需全程认真记载并组织评价内容,演讲后可邀请其他同学先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了解演讲效果,又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是非判断以及认知程度。如果学生有分析失当之处,教师可以在总结性点评中给予干预,引导学生的世界观进入正确轨道。这种形式因为针对性强,因而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是非观念非常有效,且贴近实际,具有高时效、主动参与、即时反馈的特点,在学风培养实践中效果较好。

  2.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

  社会调研和实践法,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特定的研究方向,走出课堂、直面现实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科学知识遴选方向和题目、设计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归纳结论,并最终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检验,使马哲理论直接对接实际。调研成果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微电影、讲座、调研报告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新观念,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助于端正求学目的,养成务实学风。同时,调研和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客观的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克服“娇、骄”二气,期间遇到的困难可以培养奉献精神、磨练坚毅品质,这体现了学风培养中勇于担当的一面,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的务实学习态度和创新思维方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马哲教育的目的所在。

  3.微课和翻转课堂

  这两种形式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和信息交流的时效性,鉴于马哲课程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且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不但可以节约并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更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共同研究解决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共同探讨现实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使这种形式往往产生类似头脑风暴的效果,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形式实现全自主学习,还能在网络上查阅所需材料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相互借鉴并提纯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4.结合职业规划

  马哲基本原理及应用的考核,贯穿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所有科目、题型、解题方法和答题策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学会合理取舍、抓主要矛盾,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答对更多题目。申论考试考察七种能力,即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提出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文体写作、时事政治运用、行政管理能力,题目材料往往会给出大量信息,考生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和共性问题,归纳总结成问题要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事业单位招考中的综合知识考试是对知识面的全方位考察,其中也必然涉及到哲学部分。而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面试中必然会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这是对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考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不妨设计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同时,消除对公考题目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28378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