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经济学哲学私有财产理念论文

更新时间:2019-09-14 来源:资本主义 点击:

【www.0413xx.com--资本主义】

  一、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

  在马克思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那么劳动产品就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是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剥夺,资本家利用工人的劳动产品反过来进一步压榨工人,劳动产品成为了工人的异己的存在物,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不仅劳动产品是异化的,劳动过程也是异化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劳动过程丧失了它的本原意义,不再是自由自在的了,劳动变成了一种煎熬和一种痛苦:“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54-55由此,马克思又推导出“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从“自由自觉的活动”,被迫下降为仅仅为了维持肉体存活的谋生活动;最后的结果是“人同人相异化”,人与人处于对立状态,“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59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共同揭示了劳动本身的异化(异化劳动)。据马克思分析,工人的异化劳动,创造了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但同时,工人的命运就是贫困和被奴役,“通过异化劳动,……他也使与他相异的人占有非自身的活动。”60-61一言以蔽之,私有财产是由异化劳动构成的,是由它生产出来的。所以,马克思的结论是“诚然,……,是这一外化的实现。”61由此,我们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前提,对其进行了分析,由此出发并得以发展,就得出了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结论。既然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和产物,循此逻辑,随着一方的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同时,在《手稿》中,马克思是把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作为一种结果来解释的,因此,这就表明了私有财产不是什么永恒的圣物,由此敞开扬弃它的思维维度。

  二、作为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毕其终生所追求的理论硕果,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此基础上追求共产主义,这一切都鲜明地体现在《手稿》中。马克思在《手稿》的笔记本二中阐述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81。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共产主义:一种是所谓的“粗陋共产主义”,另一种“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还未完成的,总还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81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批判它们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他看来,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追问入手,才能达到对《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他的观点,“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86笔者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81在马克思的解读下,这一句话的重点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前两种共产主义已经共同认识到了的,而他们之所以受到马克思的批判,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因此,也就不是科尔纽所强调的私有制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138入手。而且,扬弃私有财产与否定私有制而采取新的社会制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按照黑格尔的理解,扬弃是兼具“取消或舍弃之意”以及“保持或保存之意”,并不等同于“消灭”。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在此是想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克服其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同时保留其“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112之意。再者,我们所理解的私有财产是一种经济关系意义上的概念,而私有制则是一种政治法律意义上的概念。

  三、关于私有财产起源的思考

  第一个理由是,起初,私有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它最初的存在,只是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这显然不是异化劳动的结果。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劳动范围的扩大,资本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因此出现富有的私有财产占有者对贫穷的私有财产占有者的雇佣关系,导致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随着这种雇佣关系的发展,人的异化劳动以及人本身的异化也初露端倪,然后是随后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异化的逐渐加剧。换言之,异化劳动只是加剧了私有财产的积累,只是在后来,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变成相互作用的了。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异化劳动加剧了私有财产的积累,人的异化程度也更加深刻,人与自己本质的分离更加深远。当这种关系发展到极点,按照青年马克思的理解,整个社会便呈现出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的本质复归的内在需求,这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的思想。由此,笔者认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发生的前提,同时必然也是它的物质基础。异化劳动仅仅是私有财产的巩固和加深。第二个理由是,通过私有财产的扬弃,以此来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并以此实现共产主义,实际上是返果为因。当马克思承认“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也就是暗指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那么,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即通过消除原因来消除结果,那么就应该是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劳动,以此来扬弃私有财产,但是,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112“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81但是,必须去掉财富本身固有的私有性质,以此使得财富更加具有合理性。但若是如此,马克思的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结论,就与马克思设想的道路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手稿》中,他没有进一步去探究私有财产及其制度等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若是进行了探究,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私有财产及其制度导致异化劳动,如此,这里所讨论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劳动私有财产与资本私有财产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矛盾,马克思在《手稿》笔记本Ⅱ和笔记本Ⅲ中有了突破性思考。在笔记本Ⅱ开头,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67一方面,从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来看,私有财产本身就是劳动的产品。对于这一点,洛克也是供认不讳,私有财产的主体自来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个个体也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个体的劳动必须与自身周围的自然世界打交道,它是一种外化劳动,此时,个体的人的劳动对象化和外化可以合理推论出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解决笔记本I当中私有财产起源问题的矛盾性论述。另一方面,从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来看,不可否认,它是在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和资本的积累是其产生这种发展变化的巨大动力,资本一旦被生产出来,便具有了独立的形式,其自然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也都随之消失,并对劳动、劳动产品和社会成员及其关系具有了一定的支配能力。加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雇佣劳动,剥削随之产生,剥削的结果便是异化劳动,同时导致人的异化。综上所述,异化劳动必须是资本私有财产的结果。到此,我们便可获得劳动异化(对象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私有财产→劳动异化的清晰思路。总而言之,马克思在《手稿》写作期间,虽然笔记本I和笔记本Ⅱ的写作中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但是他对劳动私有财产和资本私有财产的突破性区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之前关于私有财产起源的矛盾,使其本身的逻辑和思路更加清晰。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1961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