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讨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10 来源:行政管理 点击:

【www.0413xx.com--行政管理】

  一、丰富和完善案例库

  通常来讲,案例即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行政管理案例,是把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有关行政管理的活动,客观地描述下来,经过典型化的处理,所形成的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实例[3],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缺乏高质量的案例作支撑,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考虑到当前行政管理案例难以满足案例教学需要的现实困境,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丰富和完善教学案例库。一方面要注意对国外成熟案例的消化吸收,尽管东西方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案例也不能一概否定,要奉行“拿来主义”的原则,客观辩证的区别对待,要注意充分汲取案例中的共性成分并积极探索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环境的特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本土案例的提炼与开发。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新尝试、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改革进程中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推广,也充满了失败、挫折与教训值得反思与借鉴,无论成败得失,这些发生在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丰富“本土”素材都是行政管理案例开发的宝贵来源,非常值得各高校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各位教师深入研究和总结。另外,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每年大批毕业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后,所构建的社会资源网络以及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切身经历等第一手资料对高校案例教学来讲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待开发与挖掘。当然,对于行政管理案例的开发与编写,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长期的积累,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创作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即使在案例教学中傲视群雄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作一份成功的案例也往往要案例研究编写团队付出三年左右的辛苦努力,可见,案例特别是高水平案例的开发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经年累月的持续性提炼、润色与完善,是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二、强化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与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如同电影中的导演,既掌控全局又要结合演员的个性特点给演员提供较为自由的空间与舞台。囿于现有行政管理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与意愿不足,已制约案例教学效果发挥的现实,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大力强化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其案例教学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树立对案例教学法的正确认识,真正理解案例教学法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所在,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转向案例教学方式为主的现实必然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但必须坚持案例教学是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不能割裂或者颠倒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相互关系。其次,由于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发散型思维,与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与不可预知性,不可控因素和风险明显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与压力明显增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必然要求教师拥有更渊博的学识、更扎实系统的专业功底、更敏锐深邃的思辨能力、更虚怀若谷的胸怀、更灵活机敏的应变组织能力,这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再次,学校应积极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中挂职锻炼,在行政管理工作一线去亲身体验与感悟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内涵与现实情景,增强教师队伍对于行政管理实践工作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推动和深化其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多种灵活方式积极聘请在相关部门与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具体工作的人员作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等,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来校与本专业学生分享其工作经验与心理感悟,解答学生的困惑,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非常有利于弥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当前行政管理现实发展进程与有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国外高校和政界间盛行的“旋转门”制度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美国很多政府高官卸任后进入各大高校拿起教鞭,把自己的从政经验和心得感悟与学生们分享,而一些知名学者也经常“学而优则仕”,进入政界,主持或参与制定和执行各项政府决策,这种做法很好地将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决策运行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最后,学校与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应积极创造鼓励案例教学的考核激励评价机制,在各种评优评级达标比赛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创造一种鼓励、引导、鞭策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外部氛围和考核评价机制。

  三、规范案例教学组织与管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其主观参与意识与客观参与能力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多年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与接受必然会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其参与能力也会有个培养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这种“崭新”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和参与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规范案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惠”来打动和吸引学生。系统的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准备、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总结等阶段,各环节环环相扣。案例的准备阶段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及相关资料,需要注意案例的相关性、典型性、完整性与可接受性等特点,案例的相关性即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紧扣所要体现和强化的理论内容,切忌片面追求趣味性而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案例的典型性是指要在诸多备选案例中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案例;案例的完整性是指案例内容情节完整,自成一体,简明扼要,同时教师们对于案例的背景资料及相关信息与话题也应该有所准备,特别是综合性案例更要注意其内容上的完整性与复杂性;案例的可接受性是指所选案例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与理论知识层次水平,难度要适中,案例过于简单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案例过于复杂又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产生挫折感,案例的难度可随着学生理解认识分析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案例的呈现阶段可根据案例的强度有所区别,可采取书面材料、幻灯片展示、视频影像、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教师在案例呈现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简要地指出案例的方向与范围,当然,这种介绍更多只是启发性的而不具有强制性。案例的分析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注意学生参与热情的培养和参与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允许甚至鼓励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存在与对抗,坚决反对和避免“一言堂”局面的出现。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团队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沟通及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体会包容与妥协的意义和作用。另外,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冷场”局面提前有所应对准备,对案例讨论的范围与烈度进行适度控制,防止过于跑题或冲突过火。案例总结阶段就是要在案例讨论完结后安排学生对所讨论问题以书面分析报告的形式加以系统整理和全面反思,这是对案例有关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和深化,是对所涉及理论内容的进一步强化,也是对学生自我思辨能力、应用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检验。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积极对整个案例教学的完整过程与效果在充分获取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检视、评价与反思,查遗补缺,积累经验。系统、完整、严密的案例组织与管理过程,有利于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利于学生从案例教学的主观体验中提高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四、逐步完善案例教学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鉴于地方院校资源、财力有限,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现实,各地方高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灵活方式,多方筹资,逐步完善案例教学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沙盘推演等手段为学生创构一个高度仿真的实践操作平台,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对现实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流程与相关场景的最直观体验,把空洞、抽象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具体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但是,从目前很多地方院校的实践情况来看,对行政管理等文科专业建设教学实验室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契合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明确树立实践应用型为导向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方法在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应用。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典型的案例为基础,以成熟的理论为依托,以灵活的组织为手段,坚持系统的、长远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紧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凝练、丰富与完善。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2470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