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扩招_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思考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来源:高等教育 点击:

【www.0413xx.com--高等教育】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验室在担负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积极探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外,还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

  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性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它与普通高校最大区别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特别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上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验室在担负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试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过去没有解决好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原来不是主要矛盾的问题也显露出来,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实验技术队伍薄弱,实验教师学历偏低,且职称结构不合理,以初级、中级为主,高级职称少。实验室规模偏小、利用率低。由于实验室按学科分割,出现实验规模小而全,大部分设备陈旧,更新率不高。仪器设备特别是贵重仪器利用率较低。实验项目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项目陈旧不变,学生兴趣不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经费比较紧张。

  1.领导重视不够

  某些学校的领导在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他们认为:学校是教学单位,只要搞好教学就行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搞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的偏差和对人才素质的培养缺乏一种整体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以至于一些实验室资金缺乏,设备老化,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教学人员素质不高,等等,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在一些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高校,情况更为严重,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实验室设置不科学管理混乱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校—院—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真正贯彻“三级管理,院管为主”的原则。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不能充分调动起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一般按教研室划分实验室,相互协作少,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追求“小而全”,只考虑局部利益,盲目要经费。使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造成极大浪费。实验室设置附属于教研室,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教研室忙于理论教学,往往疏于实验教学的管理,

  实验设施重复采购。同类仪器设备在某个实验室使用频繁,负荷过重,而在另一个实验室则常年闲置不用的情况相当普遍,有些实验室设备超负荷使用,而有些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因而不利于学科之间设备的互通有无,实验设备也不能充分使用,这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实验效果。同院系、同学科、同校不同部门之间的实验设备的大量重复设置又消耗大量的维修费用,这种不良的循环系统,使高校实验设备长期处在低谷状态,难以摆脱困境。

  3.实验教学队伍参差不齐

  实验指导教师学历、职称偏低。由于一些领导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并不是很重视 ,把实验室归入教辅类,当作教研室的附属物,致使实验教学人员在教师队伍时显得低人一等 ,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 ,一些学校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在实验室留不下来 ,一旦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加入到教学队伍中去;由于实验环境差、实验教师待遇差(如工作量打折)、实验设备陈旧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室也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对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不但没有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的专门政策 ,还把不能上课或上课效果差的教师、体制改革无法安排的人员以及引进人才的配偶硬塞到实验室 ,把一些学历偏低,无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进来,造成实验技术队伍水平低下。而且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肯定 ,往往只作为教辅人员看待 ,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时存在应付现象。致使实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科研及项目开发等任务。

  4.实验室封闭 ,一般不对外服务

  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其它任务,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既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也未面向社会提供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服务。而教学活动也仅停留在进行验证性实验上,缺乏创新意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经费基本依靠靠上级和学校拨款。由于开放实验意识差 ,加之经费来源有限 ,因此 ,限制了学术交流和实验成果的提高与转化。致使不少实验室的老化陈旧设备难以更换 ,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实验室也没有成为学生实训的场所。

  三、解决的途径

  高职院校采用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岗位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其目标是以培养各行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必须二者兼顾 ,采取有效的措施 ,才能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软件建设以管理为重,也就是既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又不能轻实验室管理。

  1.各级领导加强重视

  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应趋向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突破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侧重于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并不仅仅是完成理论验证,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训操作性功能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所以不能仅把实验室当成普通教辅类,而要充分加强重视。只有重视了,才能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搞上去。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 ,激励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2.改善实验指导教师师资结构

  实验教师应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加强现有实验指导的培训,改善队伍结构,对不适合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要及时调出队伍。另抽调教学队伍中科研水平强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教师队伍中去,并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实践水平高的人员。以人为本,调动实验室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对实验教师的地位和

  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也有足够的晋升机会。

  3.实行科学化管理

  (1)合理配置

  建立实验实训管理中心,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统一调配,有利于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整改实验室的设置,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流程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把实验室办成既是实验室,又是实训室,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学生“练武”的场所。

  (2)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性 ,但不是自我封闭的独立性。因此 ,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通用平台 ,强调管理的服务功能和管理责任到人 ,使实验室有效开放。在为系、院内各专业教学科研有效开放的同时 ,还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为企业和社会开放。

  开放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空间和资源 ,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开放模式运作的模式:对院内各专业开放;对校内相关专业和有选修意愿的学生开放。要达到教学内容开放、实验资源开放、教学组织开放、教学评价开放的目的。实验教学上按验证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计划内必须完成的实验和教学计划外的课外实验。

  实验室开放的模式按时间可分为:

  (1)预约开放。学生事先向实验室申请,提出要做的实验内容及所需的仪器、设备等,然后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验内容统一安排。

  (2)定时开放。实验室根据排课情况 ,每周规定固定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开放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全天开放。不受时间及实验内容的限制,学生登记后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

  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开放模式 ,也可将几种模式结合 ,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相信在不断进行科学合理化改革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会上个新台阶。我们要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更加努力做好实验室工作,以实验室为起点,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徐次萍.浅谈高职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0-51.

  [2]乔威.深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50-51,54.

  [3]郭公民.应对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经济师.

  [4]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9):21.

  [5]陈先宇.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开放[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142-144.

  [6]陈思云,费卫芳,范国安.高校实脸室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7]张婷.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4):72-74.

  [8]肖茜.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63.

  [9]谢盛嘉.高职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UDC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9277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