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0-03-17 来源:读书心得 点击:

【www.0413xx.com--读书心得】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教育书籍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教育书籍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第一篇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而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就是这样一本理想的书籍,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谓“博大精深,字字珠玑”。在这本书中,卢梭将爱弥儿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热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孩子,构成了这部奇特的教育学巨著的精髓,这不但在当时沉闷压抑的封建教育环境中如空谷足音,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者,依然具有莫大的启示。散布在书中的串串碎玉,至今读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现将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不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天真烂漫的本能。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摘自《爱弥儿》)

  这段话对于今天那些急于成龙、成风的父母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警示意义。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在幼儿园见习的一幕:某大班里,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做完了拼音练习。我侧身看了看旁边的一个孩子,她还有两页没有做呢!我不禁替她着急起来,催她道:“别的小朋友可都做完了,你得抓紧时间啊!”没想到她仍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隔了一会,只听她说了一句:“这个幼儿园,可把我折磨死了!”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只听她又接着说:“为什么要一遍遍写拼音呢?有的小朋友不写拼音也能考上大学呀!”面对孩子,我能对她说些什么呢?说学拼音的重要性吗?说没有小朋友可以不学拼音就能考上大学吗?我只能无言以对。当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原来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是那么少。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欢乐,有的是无尽的苦恼。“为什么要让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与痛苦呢?……你们绝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会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人生的快乐,就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何时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让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便死了。”卢梭在当时便向家长大声疾呼,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可到现在,孩子的童年却变得越加不快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每位家长、老师信奉的真理,于是幼儿园要学习小学的知识,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适当的磨难有助于儿童获得幸福

  当一个妇女不是不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时,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上脱离自然;……她希望他不遭受自然法则的危害,于是使他远离种种痛苦,可是不曾想到,由于她一时让他少受一些折磨,却在遥远的将来把那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在他的身上。(摘自《爱弥儿》)

  人们常说,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可是,若这种爱变成了毫无原则的溺爱,最终也只能是害了孩子。卢梭认为,孩子最初的性情是比较容易塑造的,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养成。因而在最初的阶段,人们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儿童接受必要的锻炼,这样才能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不应该一味地娇惯孩子,孩子一哭便马上去哄他,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一开始孩子的行为是一种请求,他想要寻求家长的帮助,但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了解他的需要,事事替他处理,这种请求便会成为命令,使他养成支配人的习惯。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家庭中仍然很普遍,所以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自我中心等等,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别人,正是家长本人。卢梭说:“我们同情儿童的命运,然而应该同情的却是我们的命运。我们更大的灾祸全是我们自己咎由自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卢梭的建议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他认为当孩子能够用说话的方式索取他想得到的东西之后,如果他还用哭的方式索取的话,就不论他是为了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他,都应该干脆地拒绝。如果他确有需要,不能讲出来,你就要弄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而且,立刻照他的话去做。在儿童的自然状态中,有时在成人眼里看来是给儿童造成了痛苦,但实际上是自然给儿童的一种锻炼,儿童自身感到其乐无穷。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够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才能取得成效。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要特异的征象经过一再地显示和确实证明之后,才采取特殊的方法对待他们。(摘自《爱弥儿》)

  从上面的摘述中可以窥探出卢梭的一种重要教育观,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卢梭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着全书,在这本书中,他对其虚构的人物爱弥儿进行适应“天性”的教育。爱弥儿是一个完全在自然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把爱弥儿带到农村,为爱弥儿精心地挑选保姆和乳母,在爱弥儿两岁以前,卢梭的教育准则是给他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充分地活动。在两岁到十二岁这一段时间,他反对爱弥儿读书与学习,特别反对教他学习古典语文与历史,注重让爱弥儿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自由快乐地生活。爱弥儿犯错误了,他反对口头说教,反对严厉的惩罚,而是通过让他自己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的“自然后果法”或者说“自然惩罚法”来纠正他的过失。十二岁之后,爱弥儿应该进行学习了。卢梭强烈反对他屈从于权威,接受种种传统观念,所以对施教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要求他学习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卢梭主张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根据其理解水平选择学习内容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他说,理想中的爱弥儿应当在十二岁时还不知道什么是书籍,这未免有些偏颇。目前的很多研究均已表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期,如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2~4岁左右,错过这一阶段,以后的发展就比较困难。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缺乏实践性,甚至不乏荒诞。然而,正是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更令世人深省。不论如何,从卢梭身上,从《爱弥儿》这本经久不衰的著作中,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

  教育书籍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第二篇

  每次读完一本书,思想总会碰撞出火花,那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书本学习的反思。卢梭的名字,毫无疑问,他应排列在人类思想者的前列。《爱弥儿》就是出自这位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手。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夜深人静时,反思我们的教育,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儿》,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佛说: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意义。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不过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教育书籍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第三篇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24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