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富路】穷家富养不可取杂文随笔

更新时间:2014-03-21 来源:读书心得 点击:

【www.0413xx.com--读书心得】

  当今社会,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不少工薪阶层人士,收入并不高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吃也要吃山珍海味,读书要进名校。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希望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邻居一家三口,夫妻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在女儿小时候,不让她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说什么“有那时间做家务,还不如好好学习”,“做什么家务,那是钟点工做的事情”。只要女儿学习好就行了。他们不懂得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品性端正的良好孵化器。没有让孩子明白,家务是主动对家人关心和体贴,是对家人表达最简单纯真的爱的方式。只有从小开始做家务,才能学会自立,学会担当,学会体谅及感恩。由于他们的女儿,不曾尝试过劳作的辛苦,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了她不懂事,变得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只顾享乐,没有担当和不知感恩。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大学毕业了,不去积极找工作,依然是伸手将军,当啃老族,依赖父母的供养,变成白眼狼,使她家的超市最终经营不下去,变得越来越穷。

  无独有偶,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丁大明,他的父母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硬是拼命把丁大明当祖宗养。从小对他无底线妥协和满足,让他变得越来越不知满足,越来越不懂得感恩,越来越不懂得体贴父母,更不知道生活本身的不易,结果养出依赖、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毛病,让他的父母苦不堪言。一言不合,就对父母拳打脚踢。有一天,丁大明弄坏了茶馆的物品,要求妈妈替他赔偿。妈妈刚开口教育丁大明,不曾想到,儿子随即就对她动起手来——死死掐住她的脖子。他的母亲只好乖乖地把钱赔了。

  上面的两个家庭,他们对儿女的教育信念,是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他们的儿女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做家务、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们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少爷、公主。在家里他们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认为“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别人对他们意见很大。不管在那里工作,都不可能长期干下去。

  为什么并不宽裕的家庭,也要穷家富养,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他们自己挨穷挨怕了,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二是不想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三是补偿心理,父母的自我安慰,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想的是不管孩子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都有。

  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他们让孩子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衣服,吃着高级营养的食物,过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物极必反,如此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父母自认为对孩子是“呵护”,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有一个公司的老板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有个14岁的男孩子,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去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他想要去美国留学,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如果不知他的底细,肯定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有人问他父亲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哈佛大学调查发现,会做家务的孩子比那些不会做家务的孩子的动手技能、认知能力以及责任感等都要更强。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收入更比后者高20%,婚姻也会更幸福,而且犯罪率是最低的。

  在现实社会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不去餐馆打工。他们不明白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其实,贫富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总而言之一句话:穷家富养不可取!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fanwendaquan/4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