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s教学设计|浅谈双S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2 来源:马克思主义 点击:

【www.0413xx.com--马克思主义】

  摘要:“双S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运用双S教学法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双S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实效

  在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之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双s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双S教学法”的内涵

  “双S教学法”是“双S多媒体教学法”的简称,即综合利用幻灯、实物投影仪、电脑、录像机等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show”和“Search”的教学方法。

  1.Show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物、“演示”教具,利用录像机“播放”教学资料片,进行问题情景下的“角色扮演”法教学,在英语中都可以用“Show”表示。在我们的Show法教学中主要有教师主体的Show和学生主体的Show两种形式。

  (1)教师主体的Show。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学生从已有的较低认知水平向教师期待的较高认知水平的过渡。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多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内容相比较而言也比较枯燥,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声音、图像、文字三结合的优势,可以大大增强了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形式多样,容量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2)学生主体的Show。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主体的Show,可以使学生互相诱发并激励潜在的思想火花,扩大视野,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如可以根据授课过程中某章中的一个特定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后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Search

  所谓Search,其第一层含义即利用互联网的Search功能,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寻求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优势,将部分教学内容由课堂授课改为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Search)有关内容。从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有的学生查得的信息远远超出了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情绪高涨,内在学习动机明显增强。这种网络Search教学法可谓一举三得:一是使学生学会并实践了利用网络“找答案”的方法,而不是等候教师或教材“给答案”、然后“记答案”;这种能力的获得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受用终生。二是学生在浏览和下载网页的过程中收集和了解了大量教材内外相关教学内容,网络Search传递来的知识的性质、速率和供给量都是传统课堂授课所不能比拟的。三是教师在“不教”中“教授”了教学内容、并通过将学生查得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传达,更进一步拓宽了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知识面。

  Search的第二层含义承袭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念,即针对某些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是把主要内容和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由学生独立去寻找(Search)并内化自己的结论。通过探究和寻找,学生对各种可能情况必须做周全的思考,自己不断将所出现的信息重新安排、使之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统一。这种由学生自己Search获得的知识经验更利于记忆和保持,而且这种Search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规则的禁锢带来的隐患。

  3.博客:“Show”和“Search”相结合的网络教学形式

  在信息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博客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实现这种需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自己学科背景和兴趣,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密切相关的信息,将其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集合或集群,使学生能够在同一个感兴趣的课题下阅读与之相关的更多内容,获得对某一个课题的较全面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博客学习资源不仅可提供参考资料的链接,而且可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更多的学习者评价,增强了网络学习的互动性和协作性。博客资源为学习者查找、组织和综合信息提供可能,学习者可通过网络链接延伸相关知识,学习者成了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这样,在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教学互长。学生利用博客资源的过程,不仅是在整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在实现着协作式学习过程,通过博客,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群体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的习得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按课程在博客上建立学习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群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资源链接,对认为有必要的信息进行再精炼和再筛选,并且把部分信息用于自己的日志中,这就使得学生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师生共建博客多以课程形式出现,教师提供教学计划、课程讲义、学习资源、习题和答案,而学生则在这里提出疑问、完成习题、提交作业,实现了作业提交与批改的无纸化,同时优秀的作业可以作为样板展示,使学生之间更多地互相借鉴与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博客教学中,改变了这种方式,以学生为核心,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不断与小组成员交流与交换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都自己建立了博客或小组博客,这样各个小组或个人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对方提供的知识或想法,对自己的思路产生很好的补充。在不断的修正中产生更多的好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经常要穿插较多的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博客中实现,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交流,不断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学生不断在开放和透明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形成对某个问题的较全面的看法。

  二、“双S教学法”实施的依据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因素仍然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仍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从技术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尚未突显出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时代发展至今,各种社会信息和信息传播渠道飞速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增,其接受知识途径的选择面越来越多,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筛选知识。所以,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形式编排、讲授方法、内容重点等方面颇具新意,才能够吸引同学的注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改进和创新。我们应该引人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双s教学法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第一,双S教学法的应用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双重性,既是理论课,又是政治思想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因此,通过双s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做到“德业双修”,这正是该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科学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融科学性、革命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时至今日,就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具活力的思想之一。然而,由于高校教学模式的落后,使本应让大学生喜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丧失了它的魅力。当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因袭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乏先导性和多样化,基本上仍是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滞后。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也有赖于教学自身的改革,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双S教学法的应用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资料、获取信息,运用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正确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

  第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教育目的,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教育目标,以知识灌输为教育方法。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重视人的本体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学习,让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就必然要改革传统教学中的陈旧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双s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是适应新时期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如何让知识和信息通过互联网有序、广泛、深入的传播,将零散、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然而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多网络学习和教学资源仅停留在内容传递的层面上,只提供标准的教学材料和单向的信息传递。虽然这种资源是非常丰富和系统的,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双S教学法的应用,尤其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博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的缺陷。

  由于博客的共享性和参与性的特征,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同时通过教师的理性引导,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

  第五,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要求,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对自然的关爱与责任心,在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与他人协调合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目前,中央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宏大工程,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这一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双S教学法的实施,为大学生构建了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变迁,学会终身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双S教学法”的优势及意义

  双S教学法把不同媒体信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大大扩充教学信息量,而且还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使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教育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而且为学生提供自主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得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理念上,双S教学法提倡不是简单的把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且提倡多给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和互动的机会,以学生内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获取对知识的最佳认知、记忆和保持。双S教学法的应用使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收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双S教学法以各种Show和Search,教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知迁移的方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根据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生身上,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双S教学法富有创新性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课堂”,替代教材、教师和课堂授课的有限性,既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性、新颖性和时代性,又利于学生形成擅用网络的技能。网络资源的使用更令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在教学手段上,双S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综合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的硬性设施,而且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特有的信息刺激功能,制造不同性质和频率的软性信息交流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反应率。

  双S教学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且须付出更多备课时间和精力;在教法实施的某些环节上较为费时,控制不好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对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等,这些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

  双S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运用双S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合作研究的品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413xx.com/biyelunwen/258770.html

为您推荐